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阿‧瓦‧盧那察爾斯基(1875—1933)文選: 論歐洲文學


 馬馬虎虎水準的文論


論歐洲文學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第1版(2011年6月1日)
平裝: 591頁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開本: 32ISBN: 9787530656082
論歐洲文學 - 內容簡介
《論歐洲文學》內容簡介:


一個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富於悲劇性的人,也許會完全滿足於這種奧妙的自寬自慰的想法。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卻是深刻的天才藝術家,他的偉大的良心和他對生活的敏感叫他苦惱。陀思妥耶夫斯基再三向他的敵人挑戰,不僅向小市民,也不僅向各種惡習挑戰,而且首先和主要是向這個可詛咒的、自以為是的唯物主義挑戰。他在他的內心殺害了唯物主義,埋葬了它,他把大塊大塊的石頭堆在它的墳墓上。然而這些石頭下面並不是一具死屍。那裡有一個人經常在活動,有一顆心在撲通撲通地跳躍,不讓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寧。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感到:不但他身外的社會主義,不但正在展開的俄國革命運動——車爾尼雪夫斯基及其理論——和西無產階級等不讓他安寧:首先使他不安的還是活在他?己心中的唯物主義的社會主義,他無論如何不能把它從地下室放出來,他必須唾棄它,踐踏它,辱沒它,扔它一身污泥,叫它在他自己心目中變得又卑微又可笑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做了,而且不止一兩次。就這一點說,他在他的《群魔》中簡直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可是怎麼樣呢?過了不久,反駁的煙霧和誹謗的污泥都消失了,顛撲不破的真理又像一輪威力強大的太陽似的,開始放出光芒來……

論歐洲文學 - 目錄譯者序亞·謝·格里鮑耶陀夫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批評家普希金涅克拉索夫與詩人在生活中的地位尼·加·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長篇小說思想家和藝術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尼·托爾斯泰論托爾斯泰的創作托爾斯泰與我們現代弗·加·柯羅連科安·巴·契訶夫對我們能有什麼意義安·巴·契訶夫在我們今天《契訶夫文集》序藝術家高爾基附馬克西姆·高爾基
高爾基作家和政治家薩姆金革新家馬雅可夫斯基《伊·列別傑夫選集》代序關於《恰巴耶夫》莎士比亞和他的時代莎士比亞人物陪襯下的培根狄更斯托馬斯·哈代(1840-1928)赫·喬·威爾斯評謝·謝·季納莫夫《肖伯納》一書附肖伯納肖伯納《黑女尋神記》序
司湯達蕭索時期的天才阿那托爾·法朗士諷刺和希望的作家《愛與死的搏鬥》關於羅曼·羅蘭寫在亨利·巴比塞來訪之前附亨利·巴比塞亨利·巴比塞論埃米爾·左拉
歌德和他的時代席勒與我們亨利希·海涅日出和日落之前十九和二十世紀的現實主義




 無論我們做過的事情中有多少渣滓和錯誤,我們總能以我們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而自豪,並且無所畏懼地把自己交給後代去評判,對于他們的裁決沒有絲毫的懷疑。

——盧那察爾斯基《弗拉基米爾‧加拉克季奧諾維奇‧柯羅連科》,一九一八年

十九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是俄國人民解放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原先的革命主力民粹派,在“到民間去”運動和個人恐怖活動這兩場反專制的大搏斗相繼失敗 後,逐漸蛻化變質。從民粹派分化出來的普列漢諾夫等人,于一八八三年在曰內瓦建立起“勞動解放杜”,他們反戈一擊,深刻批判了民粹派的理論和實踐,為科學 社會主義在俄國的傳播掃清了道路。一八九五年,列寧在彼得堡成立“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比普列漢諾夫及其戰友更前進一大步,頭一次使馬克思主義同俄國 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從此,俄國解放運動由平民知識分子時期轉入一個新的時期,即無產階級時期;從此,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出現一個新的階段,即列寧的階段。

阿納托利‧瓦西里耶維奇‧盧那察爾斯基(1875—1933)正是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展開他最初的革命活動的。

盧那察爾斯基出生于烏克蘭波爾塔瓦市一個開明的高級官員家庭,他從十七歲起參加基輔秘密學生團體組織的馬克思主義自學小組,並在郊區的鐵路工人和手工業者 中間進行革命宣傳。一八九五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同年進瑞士蘇黎世大學自然科學哲學系,受業于經驗批判主義即馬赫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理‧阿芬那留斯,認 為在哲學領域內,“經驗批判主義是通往馬克思所建築的堡壘的一個最好的階梯”。但同時,盧那察爾斯基又和普列漢諾夫及“勞動解放社”成員阿克雪里羅德有密 切聯系,他在普列漢諾夫指點下研究了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和十九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在藝術史和藝術理論方面,他也從普列漢諾夫的談話中得到很多“真正富于 營養的決定性的東西”。馬克思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這兩種對立因素的互相消長,成為此後多年他思想演變中的一個特點。

一八九八年,盧那察爾斯基返回俄國,重建被警察破壞的莫斯科黨組織。次年以“在工人中進行反政府的宣傳”的罪名被捕,在監獄中和俄國北部流放地卡盧加、沃洛格達以及托契瑪總共度過約六年之久。

一九○四年流刑期滿,盧那察爾斯基根據列寧的建議,前往日內瓦協助列寧創辦布爾什維克秘密周報《前進報》和稍晚的《無產者報》,又經常僕僕奔走于瑞士、法 國、德國、比利時和意大利之間,在俄國僑民和留學生的集會上發表演說,如克魯普斯卡婭所記述的,“把他的全部才能、全部力量獻給捍衛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路線 的斗爭,獻給反對孟什維主義的斗爭”;“從那時起,弗拉基米爾‧伊里奇便對盧那察爾斯基很好,固有他在旁邊而感到愉快,甚至在同前進報派分手的時期對他還 是相當偏愛”。在一九○五年第三次黨代表大會上,盧那察爾斯基受列寧囑托,做了關于當時俄國革命的關鍵問題——武裝起義問題的重要報告。半年以後回彼得 堡,在列寧領導下編輯合法的布爾什維克報紙《新生活報》和後來的《浪潮報》、《前進報》、《回聲報》,並對工人和學生廣泛展開宣傳鼓動,稍後再度入獄。

一九○七年初,政局逆轉,盧那察爾斯基被迫撇下祖國和家室,開始長達十年的流亡生活。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