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馬振騁作品

蒙田散文
蒙田意大利之旅
紀德道德3部曲.....

2005年 讀《鏡子中的洛可哥》


馬振騁先生(1934-)是資深的法文翻譯者,(退休後)林林總總翻譯過20多本書,詳細書目可參考「Mybluesand.com 是馬振騁的正式網站,收藏馬振騁及其友人的外國文學藝術作品、作家、藝術家的介紹、賞析、評論等文章。」

http://www.mybluesand.com/


其中約有五本是時報出版社的叢書,我當然是讀者,不過沒注意到。最近讀他5月出版的『鏡子中的洛可哥』(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http://www.mybluesand.com/2004_al0612-1.html),才注意到很有意思的馬振騁(這字的解釋:直馳﹑奔跑。如:馳騁。詩經˙小雅˙節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施展﹑放開。如:騁志﹑騁辭。荀子˙天論:「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


我讀其雜文集《鏡子中的洛可哥》(收集了作者近年來所寫的有關外國文學藝術的文章近五十篇),可以了解這些文章多為翻譯每本書留下的筆記和感想的再造。應該是每本翻譯的東西都有心得,雖然他在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1991)、《要塞》(2003)(聖埃克蘇佩里;圓神出版社等)、紀德等人作品用過心。


《鏡子中的洛可哥》是一本由文化細節比較觀察感想組成的隨筆集:這本書有他對於「法國文化 vs 美國文化」、諸名人、文人的眾眾生相。書名意思在<洛可哥中的鏡子,鏡子中的洛可哥——在流動中體現美學。>一文中解釋兩關鍵字:「洛可哥」和「鏡子」寓意:鏡子中的洛可哥如在流動中體現美學。「洛可哥藝術形成於十八世紀初的法國,精緻、甜美、幽雅為其主要藝術特色。洛可哥的原意是由貝殼或小石頭製成的裝飾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現代流行的說法,即為"細"。……」


他在末兩篇談翻譯觀:<理論不理論的問題——翻譯是背叛,還是洩露?>;<他是誰?這是哪里?——同樣的Monroe,就有門羅與"夢露">。其實,他在文中直接糾正許多流行的誤譯,如海明威的「小說-回憶錄」的台灣翻譯法:『流動的饗宴』:『不固定的聖節』(hc:這是直譯,或許會影響銷售)。
我認為就隨筆而言,《鏡子中的洛可哥》可觀賞;台灣很容易買到(網路上都可取得;價廉)


***


蒙田意大利之旅
----
可惜這本書沒附地圖 以致讀起來如墜入時空的迷霧中

蒙田意大利之旅


  • 作者:[法]米歇爾‧蒙田
    譯者:馬振騁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年08月01日
  • 語言:簡體中文
《蒙田意大利游記》簡介︰蒙田于1580年9月5日從法國博蒙出發,途經瑞士和德國,進行了為期共十七月又八天的意大利之旅。離開蒙田城堡書房,他有機會 深入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形象而生動地記錄下了所經之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人的宗教信仰,集結成《蒙田意大利游記》。與其他旅客關注點在名勝古跡上面不 同,蒙田將目光停留在表現“人”的標志上,不論是鄉野播種的土地,還是城市的行政結構、馬路鋪設、建築特點,還有對于新出現的工藝技術與農耕器械,都表示 同樣強烈的興趣,不厭其煩地一一作一番認真的描述。蒙田旅行,就像蒙田寫作,信馬由韁,不僅讓自己欣賞到了自然界各種形態的生生不息演變,更了解到了五花 八門的人生、觀念和風俗。

譯序
意大利之旅
穿越法國去瑞士(一五八○年九月五日—十八日)
瑞士(一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十月七日)
德意志、奧地利和阿爾卑斯地區(一五八○年十月八日—二十七日)
意大利,去羅馬的路上(一五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二十九日)
意大利︰羅馬(一五八○年十一月三十日—一五八一年四月十九日)
意大利︰從羅馬到洛雷托和拉維拉(一五八一年四月十九日—五月七日)
意大利︰初訪拉維拉(一五八一年五月七日—六月二十一日)
意大利︰佛羅倫薩—比薩—盧卡(一五八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八月十三日)
意大利︰第二次逗留拉維拉(一五八一年八月十四日—九月十二日)
書信
序文
○一 致安東尼‧迪普拉先生,巴黎市長
○二 致父親的信
○三 致蒙田大人閣下
○四 致亨利‧德‧梅姆閣下
○五 致洛比塔爾大人
○六 致朗薩克先生
○七 告讀者
○八 致保爾‧德‧弗瓦先生
○九 致吾妻蒙田夫人
一○ 致波爾多市市政官先生們
一一 致馬蒂尼翁大人
一二 致南都依埃大人
一三 呈亨利三世國王
一四 呈那瓦爾國王
一五 致馬蒂尼翁大人
一六 致馬蒂尼翁元帥
一七 致杜布依先生
一八 致馬蒂尼翁大人
一九 致馬蒂尼翁元帥
二 致波爾多市市政官先生們
二一 致馬蒂尼翁元帥
二二 致馬蒂尼翁元帥
二三 致馬蒂尼翁元帥
二四 致波爾多市市政官先生們
二五 致馬蒂尼翁元帥
二六 致馬蒂尼翁元帥
二七 致馬蒂尼翁元帥
二八 致馬蒂尼翁元帥
二九 致馬蒂尼翁元帥
三 致馬蒂尼翁元帥
三一 致波爾多市市政官先生們
三二 致波爾多市市政官先生們
三三 致馬蒂尼翁元帥
三四 致馬蒂尼翁元帥
三五 致波爾米埃夫人
三六 致安東尼‧盧瓦澤爾先生
三七 呈亨利四世國王
三八 致M
三九 呈亨利四世國王
家庭紀事
序文
紀事
書房格言
序文
格言

當年,蒙田(一五三三—一五九二)在《隨筆集》第三卷提到,他獲得羅馬元老院和平民會議頒發的‘羅馬公民證書”,人們才知道他旅行到過瑞士、德國和意大 利。他對人性世情觀察入微,在 (髓筆集》中記錄了很多家長里短的生活瑣事,然而對這次歷時一年多的漫游卻只字不提,未免讓人感到意外。歲月荏苒,這件事慢慢也被人淡忘了。

(一)

這樣過了近一百八十年。一七七年,尚斯拉德的教堂司鐸普呂尼神父搜尋佩里戈爾地區的歷史資料,來到了蒙田城堡,那時產業已經易主,由塞居爾‧德‧拉‧羅凱 特伯爵居住。管家給神父捧出一只舊箱子,里面都是遺忘了幾輩子的泛黃紙張。神父發現其中一份書稿,疑是蒙田寫的旅行日記。征得伯爵同意,他把稿子帶走再作 深入研究。

神父對這份遺稿的真實性深信不疑後,再到巴黎請教幾位專家,他們一致認定這部旅行日記確是蒙田的手跡無疑。

稿子是小對開本,共二百七十八頁,十六世紀末的字體與紙張。手稿前面三分之一出自別人之手,三分之二是蒙田親筆。蒙田在意大利盧卡水療時,覺得用當地語言 記事更加方便貼切,他書寫的部分中一大半用的是意大利語,回到法國境內又改用法語書寫。因而這是一部頗為奇特的作品。

若要讓這麼一部文稿出版,要做大量校勘編輯工作。首先要把上面隨意或者當時尚未定型的拼法辨別清楚,幾乎不存在的標點補全,這工作由普呂尼神父開始做了, 不久塞居爾伯爵收回稿子,交給更有名望的學者、國王圖書館館長默尼埃‧德‧蓋隆編輯出版。工作人員經過反復研討,最後定下這條原則,原書只改動錯別字,詞 匯與結構基本保持不變,即使有點欠通、而又沒有把握勘正之處,為了不讓讀者懷疑對原作有絲毫的不尊重,也盡量保存原貌。

原稿中最難處理的還是意大利語部分。首先意大利書面語言還處在蛻變時期,而蒙田使用_一用蓋隆的話說——自以為是的那種意大利語,夾了許多托卡斯納地區方 言、俗語,這讓兩世紀以後的意大利人感到無從下手。幸而,付梓之前,撒丁國王御前考古學家、法國皇家碑銘古文藝學院外籍院士巴爾托利恰巧在巴黎,他欣然接 受這項翻譯工作,還增加了一些語法與歷史注釋。

一七七四年,蓋隆在羅馬和巴黎接連出版了三個版本,稍後在當年和第二年又出了兩個版本,可見當時此書受歡迎的程度。後來,存放在國王圖書館的日記原稿不翼而飛。蓋隆主編的五個版本雖有不少欠缺之處,相互還不完全相同,但是後來的人只能用這五個版本進行比對了。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