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梵文佛典研究(一)/ 《梵學集》(饒宗頤)




韩廷杰
梵文佛典研究(一)

北京: 宗教文化 2012

作者简介   · · · · · · 

  韩廷杰,1939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蠡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已退休。
  1961-1965年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师从季羡林教授和金克木教授学习梵文和巴利文,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做研究工作,特长是研究梵文和巴利文佛教原典。
  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印度佛教史》、《三论玄义校释》、《佛经宝典》等十几部译著。

目录  · · · · · ·

新译《心经》
梵本《心经》研究
《心经》不同版本论
梵本《因明入正理论》研究
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
新译《阿弥陀经》
梵本《阿弥陀经》研究
新译《五蕴论》
梵本《五蕴论》研究
新译《唯识三十颂》(安慧释)
梵本《唯识三十颂》(安慧释)研究



****


饒宗頤(著)
《梵學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7月版
梵學集小引 1
卍(Swastika)考――青海陶文試釋 1
尼盧致論(Nirukta)與劉熙的釋名 17
天問文體的源流――“發問”文學之探討 27
不死(a-mrta)觀念與齊學――鄒衍書別考 51
安荼論(anda)與吳晉間之宇宙觀 61
印度波儞尼仙之圍陀三聲論略――四聲外來說平議 79
文心雕龍聲律篇與鳩摩羅什通韻――論四聲說與悉曇之關係兼談王斌、劉善經、沈約有關諸問題 93
鳩摩羅什通韻箋 121)
論悉曇異譯作“肆曇”及其入華之年代 143
北方澤州慧遠所述之悉曇章 153
唐以前十四音遺說考 159)
說扶南胡書 (175)
僧旻之四聲指歸 177)
文心與阿毗曇心 179)
梵文四流母音RRLL與其對中國文學之影響――論鳩摩羅什通韻(敦煌抄本斯坦因一三四四號) 187
慧琳論北涼曇無讖用龜茲語說十四音 199
禪門悉曇章作者辨 205
南戲戲神咒"囉哩嗹"之謎 209
蜀布與Cīnapatta――論早期中、印、緬之交通 223
華梵經疏體例同異析疑 261
吽字說 277
論釋氏之崑崙說 289
達嚫國考 303
馬鳴佛所行讚與韓愈南山詩 313
從“睒變”論變文與圖繪之關係 319
金趙城藏本法顯傳题記 337)
談印度河谷圖形文字 347)
中國典籍有關梵書與佉留書起源的記載 379
佛國集 385)
梵學集小引
少日趨庭,從先君 鈍盦先生問業.枕饋書史,獨喜涉獵釋氏書。又得王弘願師啓迪,於因明及密宗,初窺門徑。先君草《佛國記疏證》,小子無狀,偶為謄鈔,故於顯師文字片段.略能上口。變亂以來,楹書蕩然,先君遺著,亦不可蹤跡,思之哽咽。自居香港而後,嘗從印度蒲那白春暉(V.V. Paranjpe)君習梵文及婆羅門經典,前後三載。一九六三年,應班達伽東方研究所之聘,復從春暉尊人白老教授(Professor V.G. Paranjpe)遊,研習《梨俱吠陀》因得漫遊天竺南北。歸途足跡,遍及錫蘭、緬甸、柬埔寨、泰國。余於梵土智識,薄有所知, 實植基於此。頻年讀書,偶有著論,輒喜取華、梵舊書此勘.覓其因緣,究其相涉之處。不賢識小,未敢自信;而季羡林先生頗稱許之,嘗語余曰:“不意吳晉間中 印關係隱晦之事,有待抉發者如是之夥;鑿險縋幽,仍有期諸來者。”近時治敦煌本什公《通韻》。尋究六朝間悉曇學之流變,因悟涅槃之學與悉曇相為表裹,唐以 前十四音之遺說,鈎稽内典,冥行採賾,所得有出於安然《悉曇藏》之外者,足為中古聲韻史提供嶄新資料。因不自量,勼集曩日之短書散札,合為一編,顏曰《梵 學集》。自慚學非顓門,事同票友,摭拾叢殘,徒供覆瓿。用竢方聞,理而董之。乙丑(一九八五年)荼月,饒宗頤。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