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內山知也 隋唐小說研究

隋唐小說研究



《隋 唐小說研究》是日本知名學者內山知也的代表作,在國際漢學界享有盛譽。原書初版于1977年。此番經中日兩國學者的共同編理,首席將中譯本呈現給中國的讀 者。全書共分六章,分別就小說的概念、作者與讀者、構成與文本、研究之方法以及隋代、初唐、盛唐佔唐和晚唐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予以深入討論,創獲甚豐。在 書中,既能見到作者極富功力的考證成果,又感受得到其對西方文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民俗學、宗教學等現代學術方法的嫻熟應用。作者在實證的基礎上,深入 抉發傳奇材料的小說性、文學性因素,從而達到對于作家、作品的分析,既具實證的可信度,又富審美的觀賞性的所謂出入文史的優勝之境,于專題研究之中,建構 了一部視野開闊、考論謹嚴、表述細膩、新見迭出的隋唐小說史著。

  • 規格:平裝 / 476頁 / 16cmX23cm / 普級 / 單色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序論
一、關于小說的概念
二、關于小說的作者和讀者
三、小說的構成和文體
四、小說研究之方法
五、小結
第一章 隋代小說論
第一節 顏之推及《顏氏家訓》、《冤魂志》、《集靈記》
第二節 崔賾和崔賾集團的小說
第三節 侯白與《旌異記》、《啟顏錄》
第四節 許善心與《符瑞志》、《靈異記》
第二章 初唐小說論
第一節 初唐小說綜述
第二節 唐臨與《冥報記》
第三節 《古鏡記》考論
第四節 《補江總白猿傳》考論
第五節 《報應記》及王方慶小說
第六節 于立政與《類林》和《(王周)玉集》
第三章 盛唐小說論
第一節 游記與《游仙窟》
第二節 張(族鳥)與《朝野僉載》
第三節 牛肅與《紀聞》
第四節 趙自勤與《定命錄》
第四章 中唐小說論
第一節 陳玄(ホ右)與《離魂記》
第二節 沈既濟與《任氏傳》、《枕中記》
第三節 戴孚與《廣異記》
第四節 許堯佐與《柳氏傳》
第五節 李公佐與《南柯太守傳》及其他小說
第六節 蔣防與《霍小玉傳》
第七節 元稹與《鶯鶯傳》
第八節 白行簡與《李娃傳》
第九節 沈亞之與《秦夢記》及其他
第十節 《原化記》考論
第五章 晚唐小說論
第一節 張讀與《宣室志》
第二節 韋絢與《戎幕閑談》
第三節 孟(戶ヌ木)與《本事詩》
第四節 《本事詩》校勘記
編譯後記

top
我是在進入大學(1947年)以後開始對中國小說產生興趣的。最初我閱讀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同時以此書為向導,搜羅所閱書中引用的文獻。這種方式 使得讀書進度變得非常緩慢。開始是依椐《唐人說薈》來闊讀魯迅已采用的唐代小說的,因為是石印縮印本,所以闊讀起來比較困難。指導教授竹田復博士指教我閱 讀《太平廣記》,于是從空襲的大火中剩下來的舊書店里買來一箱黃晟刊本《太平廣記》,從卷一開始閱讀。然而這種閱讀也使我意識到,如果僅僅按照魯迅介紹作 品的方法,那麼我寫的畢業論文,將無法提出任何新的發現。

正當我陷于煩惱時,在神田種保町的內山書店里發現了劉開榮的《唐代小說研究》(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初版,上海商務印書館刊,全220頁),這一發現讓我覺 得如同在黑夜中見到了一線光明。這大概是大學二年級(1948年)秋季的事情。當時內山書店店主內山完造先生和天人還很健康。看到我高興的樣子,他們為我 沏荼削隻果,微笑著說︰“找到好書了啊?真是太好了!”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的方法,可以說是文藝社會學的小說研究方法,因此詳細地使用了歷史文獻,對唐代小說的作者和作品的時代背景都記述得很清楚。以後, 我也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面對作品。在大學圖書館、研究室查找資料的同時,開始遍神保町的舊書店,當時寬得不會再有超過《唐代小說研究》的書了。為了加深自 已的理解,曾經下決心全譯這本書。我在粗糙的紙張上不斷寫下譯文,直到頁數增加到了一百頁左右時,翻譯到了上編的一二二頁,這時候已經是大學三年級的夏 季。一天,回到東京寄宿處後,我竟然咯血了,翻譯作不得不因此中止。

由于左右兩肺為病所害,我只得回到故鄉安靜療養。這樣,以《柳毅傳》為題的畢業論文是推遲了一年才捷交的。後來又向大學院(研究生院)提交了《杜子舂傳》 等研究報告,涉及的作品都是一些不太需要花費體力調查資料的作品。當然,這些都是不能讓人滿意的研究報告。其間有整整六年我一直不能離開病床。

論文《沈亞之和小說》(《京都大學中國文學報12集》,1960年)總算讓我擁有了一份希望。這是我逐漸病愈、體力也開始慢慢恢復時候的作品,是以在東京 大學舉行的日本中國學會上的口頭發表為基礎的論文。當時京都大學吉川幸次郎教授和小川環樹教授向我征稿,我用一百頁的篇幅完咸了論文。 

此後我的大部分論文都收集在這本《悔唐小說研究》里b在有關唐代小說和作者之問的關系問題上,我認識到除了制作動機、目的、時代背景等因素,對作者思想背景的考察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我漸漸開始論及隋唐小說與佛教、道教的關系。 

唐代是宗教活動十分顯著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極端興盛的時代。若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小說的發展並不與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時代變化同步。考慮到時代、社會的影響,論及小說領域的發展當然不得不一直追溯到六朝及惰代。

小說文體交眚論是十分有趣的問題,但是,事實上並不存在緣于古文運動而產生的從志怪小說到傳奇小說的戲劇性急劇變化。如呆放在漫長的歷史傳統中,所謂的傳 奇小說就如同在志怪小說之寬闊的蓮花池子里稀疏點綴的幾朵花似的。甚至可以說,這是來自中唐富有文才的文人們充滿勇氣的文學活動的禮物。

我開始閱讀唐代小說的時候,除了近藤舂雄教授以外,在日本很少有其他專門研究唐代小說的人,也幾平沒有從中國大陸和台灣輸入的書。

無論是詩還是文,在探究文學的社會背景、清理其周圍資料上都是有限度的,除非直接向作者提問。閱讀作者的所有作品、迸入作者的自身探求乍者的心,然後才能 理解作品的意義,作者的意圖也才能浮現出來。于是,懷著最好能夠進行實證的想法,我寫下了關于《鶯鶯傳》等中唐後期小說的論文。

從中唐初期《廣異記》時期,就出現了戴孚似的熱心讀者,他們強辯小說是孔子也許可了的文學行為。有人開始創作讓人聯想到作者周圍存在著道教神仙術之教徒的 小說集。伴隨著醫學藥學的進步,神仙術本來應該是從三圄六朝時代就開始衰退的,但是由于天下大亂,反而進入了大眾中,產生了很多迷信傳奇。佛教方面只需要 對比《高僧傳》和《續高僧傳》就能請楚看到,前者多靈怪神秘的逸話,後者卻多為奇特人格性的逸話。南朝梁代的僧侶傳和北宋的僧侶傳相比,明顯存在著時代變 化。作為神仙傳記,在三國魏晉的《列仙傳》和南朝的《神仙傳》之間,可以看出成他條件也發生了變化。

就這樣,通過閱讀六朝到隋唐的小說,我認識到在小說、故事逸話的世界里,也比較廣泛地反映了宗教思想的變化。

和唐詩、古文相比,唐代小說的研究書籍很少。這從一個方面表明了喜作公開發行的希望不大,同時也證明了從事唐代小說的研究耆不多。壬意代學會上很少有人做有關小說研究的研究報告,為此我一直期待著出硯更多的年輕研究者。

回想起來,六十年前在神保町的內山書店里,我第一次看到劉開榮氏的《唐代小說研究》,並受到了這本書的沖擊︰後來我開始研究隋唐小說。過了六十竽,隸的研 究成果幸運地被翻譯成了中文。這意味著我有幸獲得了接受更多中國專家批評指正的機會,我感到萬分高興,並覺得十分榮幸。

這本書的題譯有勞多位之手,從我的兒媳益西拉姆開始,有早稻田大學的吳念聖教授,出東大學的李銘敬教授,復旦大學的陳廣宏教授以及他的磷究生朋友石祥(天 津師範大學教師)、黃羽羽、洪偉民(上海商學院日語系教師),還有復旦大學的朱剛教授,二松學舍大學大學院的杜鐵文、熊熹蘇、朱江等,各位在繁忙之中,用 最短昀時間精心翻譯了拙文,使得本書得以出版,對此我不勝感激。在本書灼策劃、編輯、修訂、出版過程中,查霽球教授及復旦大學出版社領導、編輯蜴予了很多 幫助,在此表達我最真摯的感謝之意。

(益西拉姆 譯)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