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Wikipedia與《毛澤東》傳記類的近百本日文、英文書:竹內 實;史景遷Jonathan Spence;.......《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專家分別從毛的詩詞讀出相反的歸納與解讀: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209219909088784
Wikipedia與《毛澤東》傳記類的近百本日文、英文書:竹內 實;史景遷Jonathan Spence;.......《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專家分別從毛的詩詞讀出相反的歸納與解讀:
***

自從有了Wikipedia ,書籍世界變得很不一樣,譬如說,惡勢力讓台北遠流出版公司嚇破膽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英文版:MAO:The Unknown Story)是張戎及其丈夫喬·哈利戴Chang, Jung, Halliday, Jon  合著的一本毛澤東傳記,耗時約10年完成。全書五十八章,中文版700頁,資料來源占82頁。張戎夫婦為完成此書,訪問過數百名毛的親友、與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見證者及各國政要,包括六名總統、六名總理、四名外交部長、十三名前各國共產黨領袖。這些人物中,有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美國前總統福特、英國前首相希思達賴喇嘛史達林赫魯雪夫的翻譯、張學良蔣經國陳立夫等。訪問毛身邊工作過的人員達十八人以上。毛的主要同事和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也幾乎都訪問過。同時,深入俄羅斯阿爾巴尼亞東德美國英國梵蒂岡等二十八個檔案館,取得許多聞所未聞的史料。

"

其中包括
  • "耶魯大學教授史景遷在《紐約書評》的一篇名為《惡魔肖像》(Portrait of a Monster)的文章上指出張戎的某些參考書不是嚴肅出版物,從中找不到任何資料來源。該書把焦點完全放在了毛的不光彩之處,使得「該小說本有的說服力」大打折扣。[22]"


-----

台灣出版過的毛澤東傳記:專家分別從毛的詩詞讀出相反的歸納與解讀: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竹內 實1923~2013;包德甫Fox Butterfield......

竹內 實*  《毛澤東傳 》台北:自立晚報
,1991 , 黃英哲等譯。《譯後記》中指出"作者逐一指出一些誤譯"。  皇帝式的權力;階級鬥爭
Jonathan Spence史景遷《毛澤東》台北:左岸(1999)此書參考資料處的"翻譯",很粗心,如參考書目Bibliography翻譯成"自傳" (頁234)。

*
  • 毛沢東ノート』新泉社 1971
  • 『現代中国の文学 展開と論理』研究社出版 1972
  • 『毛沢東と中国共産党中公新書 1972
  • 『毛沢東の生涯 八億の民を動かす魅力の源泉』光文社カッパ・ブックス 1972
  • 『毛沢東』岩波新書 1989

----


毛澤東:紐約時報訃告 ;去世40周年

專家分別從毛的詩詞讀出相反的歸納與解讀:




包德甫(Fox Butterfield): (1976年)毛澤東詩詞告誡國人勿忘階級鬥爭

1979年,中共首度准許美國媒體在北京成立分社,《紐約時報》派包德甫(Fox Butterfield)、《時代》周刊則派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出任特派員。包德甫後來寫了一本《苦海餘生》,賣得非常好,發了一筆財。調回國內後,曾任波士頓分社主任,有次報導強暴案透露受害者身分,備受抨擊,以及其他紕漏,從此消聲匿跡。白禮博在1982年出版《來自地心》,談他在中國所見所聞,銷路則不如《苦海餘生》。(改行)CHINA: ALIVE IN THE BITTER SEA by Fox Butterfield Times Books; 468 pages; $19.95 At a 1979 White House banquet honoring China's Vice Chairman Deng Xiaoping, Shirley MacLaine enthusiastically recalled a trip to the ...


1976年的中國

毛澤東詩詞告誡國人勿忘階級鬥爭



編者按:革爆發5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點,讓許多的注意力重新聚焦那個山雨欲來的年代,而10年之後文革的收場,卻沒有得到同樣多的關注。那是中國大震蕩的一年,以毛澤東捍衛其革命路線開始,以他的逝世告終。
今天的人們大概了解那一年發生了些什麼,然而40年前,中國民眾和外國記者卻無法確知,伴隨着文革的終結,中國將會怎樣。「1976年的中國」特輯透過《紐約時報》的視角,回望那段歷史。
香港,1月1日——毛澤東主席所作的兩首詩今天在北京發表,隨之刊發的還有一篇為文化大革命結果辯護的元旦社論。這位垂暮的中國領導人似乎希望通過這兩首詩詞,確保他的革命政策不會讓位於推動經濟建設的努力。
這兩首詩作於1965年,當時毛澤東正準備發動文化大革命。因此,現在刊登這兩首詩的目的或許是想要再次喚起對那個時期的回憶。
其中一首名為《念奴嬌·鳥兒問答》,以諷刺的形式抨擊了蘇聯的「馬鈴薯燒牛肉式共產主義」。不到一週前,北京剛釋放了三名蘇聯飛行員。此時刊登這首詩,顯然是給針對莫斯科的持續批判打上了毛澤東個人的烙印。
隨詩詞刊登的社論引用了毛澤東的一句話,似乎在批評中國當前的溫和派領導層側重於經濟建設。
「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社論引用了毛主席最近所說的話,「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忘記了這個綱,就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
這篇社論登在北京的三份主要報刊上:黨中央日報《人民日報》、理論刊物《紅旗》和軍委日報《解放軍報》。
但是,社論也告誡說,不應該搞「戰鬥隊」,似乎無意把對經濟建設的批評上綱上線,而是要恢復一種平衡。
對於「大是大非問題,要通過辯論」,社論說。
今天北京的各大報紙還刊登了毛澤東會見前美國總統理乍得·米爾豪斯·尼克松(Richard M. Nixon)之女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爾(Julie Nixon Eisenhower)的照片,彷彿是為了顯示毛澤東依然活躍,儘管他的健康狀況惡化(有報導說他說話困難)而且年事已高(他上周剛過了82歲生日)。與艾森豪威爾夫人一同來訪的還有她的丈夫戴維·艾森豪威爾(David Eisenhower),已故美國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的孫子。一般情況下,毛澤東只會會見來訪的國家元首或政黨高層領導。
今天設午宴接待艾森豪威爾夫人的是鄧小平。他是第一副總理,已成為最有可能接替毛澤東的人選。
在一些分析者看來,毛澤東可能又在試圖進行干預,確保中國的基本走向符合他本人的想法。毛總是周期性地實施這種干預。雖然他並沒有尋求對日常事務的絕對領導,但是,他對發動群眾鬧革命的執着,以及對官僚階層的不信任,經常使他與中國事實上的管理者發生衝突。
過去的一年裡,北京政府在諸多方面似乎背離了1966到1969年的文革路線,轉向了一條務實的道路。這一政策由周恩來總理在去年1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旨在到本世紀末將中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教育之爭
有跡象表明,毛澤東擔心這一政策會導致意識形態的倒退。一場仍然不甚明朗的運動已經以他的名義發起,批判對象是以農民起義為主題的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因為該小說被認為描繪了起義軍首領的「投降主義和修正主義」。
隨後在12月,主張文化大革命的極端教育政策已然失敗的官員遭到媒體的不點名批判。北京大學的大字報譴責了一名資深教育家,原因是他向主席抱怨許多大學生即便是畢業了也「讀不懂一本書」。
《人民日報》兩天前的報導中指出,北京清華大學的1084名應屆畢業生提醒毛主席,右派分子正在反對他。
「今年7、8、9月,資產階級掀起了一股右派之風,攻擊您的革命路線,」這些學生如此寫道。
今天發表的兩首詩詞體現了毛澤東一向的強硬作風,融合了農民的質樸、政治攻擊、和對中國典故的運用。
除了這首抨擊馬鈴薯燒牛肉式共產主義的詩詞外,另一首名為《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井岡山是江西省山區的根據地。在那裡,毛澤東開始了他作為游擊戰爭領袖的事業。作品描述了這樣一幅畫面——浪漫主義革命者毛主席重遊他的起家之地,同時醞釀著如何發動文化大革命:
久有凌雲志,
重上井岡山。
千裡來尋故地,
……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燙手山芋」
在抨擊蘇聯的詩詞中,一隻代表蘇聯的鳥兒說:
還有吃的,
馬鈴薯燒熟了,
再加牛肉。
另一隻鳥兒回答道:
不須放屁,
試看天地翻覆。
社論指出,這兩首詞的發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
這篇社論主要為文化大革命的創新舉動辯護,其中包括毛澤東的妻子江青的革命樣板戲、赤腳醫生的培養、將千百萬城市青年下放農村的上山下鄉政策,以及強調政治培養而非學術訓練的新教育方針。
該社論還指出,在教育方面的爭議說明了毛澤東的格言「階級鬥爭是綱」的正確性。
社論還引用了列寧的話:「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佔首位」,似乎是在駁斥強調經濟建設的官員。這正好呼應了毛澤東最喜歡的一句話:政治挂帥。
包德甫(Fox Butterfield)是20世紀70年代《紐約時報》駐香港記者。1979年,他被派駐北京,成為時報30年來首位駐北京的記者。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