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李劼 《冷月峰影:東西方文藝經典名作縱橫》(允晨文化 ,2016)

《冷月峰影》是允晨文化 出版李劼先生的第9本書 (社長廖志峰先生對李先生讚譽有加)。不過,這是我的第一本李劼作品。書是曹永洋學長借給我的(6月18日晨8點30分,他從天母出發,或許是7點多。他的行程跟我談一個小時,借我一些書,去台大誠品會他的學生.....下午2點在天母書盧主持一場讀書會--他將新潮文庫的S. Freud作品宋某有出息的年輕人......)

下午4點,雨歇了,我翻讀一下,是一本用力深、天地廣的"力"作。我很佩服廖志峰敢出版這樣"獨特知識分子"的書,他"反思"20世紀文藝名家、名著(人物、小說、音樂、電影、文化、哲學等)。曹學長畫出幾個錯字;我想過Whitehead Street應該怎樣翻譯較好......?



冷月峰影:東西方文藝經典名作縱橫




從《紅樓夢》到《芬尼根醒悟》
從筱文濱到莫札特
一場東西藝文經典的精彩相逢
今與昔的對話
李劼以不世出的雄健筆力
開啟閱讀的文藝復興
波瀾壯闊   激昂難止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是作者繼《中國文化冷風景》、《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二十世紀西方文化風景》……等文化評論之後,又一精彩鉅作。上編除了延續作者一貫精闢獨到的論述風格,在文字的世界裡,宛如行吟天地的詩人,以雄健之筆,縱橫於古今中外人類文明的廣袤天地,舉凡詩歌、小說、歌劇、戲曲、音樂、繪畫,乃至文史哲學與電影,其筆鋒所指,往往能命中核心,自創新意,既評點各家優劣,又能旁徵博引、互相參照,以成一家之言。下編則以喬伊斯的三部長篇小說為主題,將喬伊斯的創作生涯視為一個不斷發展的有機體。其初試啼聲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只能算作習筆之作,故將其比喻作胚胎。爾後依序創作的三部長篇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就好比這個有機體的神經中樞,透露出喬伊斯的精神原型;《尤里西斯》則為其創作生命已然成熟的成形之作,不僅在小說的敘事結構上達到巔峰,亦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文學的重要地標;而喬伊斯離世前寫就的《芬尼根醒悟》,其實也象徵其創作生命已逐步走向枯竭的遺世之作。本書關於喬伊斯的三篇論述,不僅是帶領讀者走出喬伊斯小說迷宮的阿里阿德涅(Ariadne)之線,而且不論在華語世界或英語世界,都不曾有過對喬伊斯小說如此清晰的解讀,堪稱是目前對喬伊斯小說的最佳導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劼


  本名陸偉民,獨樹一幟的思想文化學者,深邃敏銳的前衛作家,華文世界首屈一指的文藝評論家。上海市人,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系,並在該系執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現居紐約。八○年代以先鋒文學評論蜚聲文壇,九○年代出版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其中包括一覽眾山小的論《紅樓夢》力作,《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鳥瞰西方世界的《二十世紀西方文化風景》。2000年後出版華語文學圈內十分搶手的文學史著《八十年代中國文學歷史備忘》。同時問世三部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其中一部《吳越春秋》已改拍成電視連續劇。臺灣允晨文化出版了他的文化名著《美國風景》,以及「上海故事三部曲」:《上海往事》、《星河流轉》、《毛時代》。2011年1月出版熱門政治文化論著,《百年風雨》,2013年出版《中國文化冷風景》,熱度不減。其中《上海往事》獲《亞洲週刊》評選為「2010年十大小說」。曾獲文學評論獎、短篇小說一等獎,入劍橋世界名人錄。

目錄

上編 東西方經典名作縱橫

第一章(上)中國式文藝復興及其可能性前景

第一章(下)中國文藝復興的歷史回眸和可能性空間

第二章 經典小說園林裏的審美漫步

附 錄: 在戰爭面前,是誰在撒謊?—比較三個著名作家的戰爭小說

第三章 西方音樂隨筆

第四章 崇高與悲憫:古典歌劇的人文精神和審美景觀

第五章 從莫札特歌劇《查蒂》的另類排演看美國左瘋美學
一、彼特塞勒斯的自作聰明
二、莫札特為何遺棄《查蒂》?
三、普羅化的結果是降低莫札特音樂的純粹度

第六章 筱文濱的流逝

第七章 兩部經典,兩顆明星
一、《慾望街車》和《誰害怕佛吉尼亞‧伍爾芙》
二、費雯•麗和伊莉莎白‧泰勒

第八章 史匹柏和他熱愛的四部經典

第九章 小津安二郎及其《晚春》和《東京物語》

第十章 盤點中、日武俠片的美學品味
一、徘徊於廟堂前的不同心態
二、糾葛於江湖上的各顯神通
三、聚焦於俠義間的高低境界

第十一章 零英哩處和海明威

下編 憐詹姆斯‧惜喬伊斯

自序:從托爾斯泰反觀喬伊斯小說

引子
第一章《自畫像》裏的精神原型

第二章《尤里西斯》及其敘事藝術
一、交響樂般的敘事結構
二、敘事方式及其角色變換
三、布盧姆主題
四、斯蒂芬主題
五、Dialectic 的確切涵義與喬伊斯的知識結構

第三章《芬尼根醒悟》追求話語效果犧牲敘事藝術
一、其意識流敘事挖了一口口深井窒息了敘事的流動
二、ECH 此即人人讓喬伊斯回歸神學體系
****


廖志峰
冷月映孤峰
樂融哥在IC之音主持的節目,大概是唯一,而且持續地找我去談李劼的電台節目,李劼應該高興他在台灣也有其他知音。我今天去談《冷月峰影》。
樂融哥問我書名怎麼來的?我說副標《東西方文藝經典名作縱橫》是原來的書名,但我覺得太長,題目也太大,請他另題。我後來建議用《冷月映孤峰》,主要是想到他這個人和他的作品與時代並行卻從未同步。他後來改成了《冷月峰影》,定名。他的文化評論作品無法翻譯成其他語種,註定他只能面向華文讀者,也註定要寂寞。我對樂融哥說:華文的文化評論很少也很難翻譯成其他語言,雖然李劼的許多想法很有新意和啟發。
這本書主要是李劼近十年來的文化隨筆,談小說,歌劇,戲曲,和電影,觀看的範圍從東方的日本中國,到西方的歐美。李劼出身學院又在學院之外,他的文章元氣十足,充滿了音樂性,彷彿是浪漫樂派的曲式,激情澎湃,一路到底,高昂轉折處,有如雄鷹唳天,或大海洄瀾,聲容壯闊。我很謝謝樂融哥邀我上電台暢談我所認識的李劼和作品,雖然每次上電台都是一次口試,過後才想到自己遺漏了什麼,但沒有機會補考。好比今天就漏談海明威的零英里,對美國文學的意義。李劼喜歡談音樂,有古典音樂基礎和背景的朋友,也未必同意他的談法,只是我ㄧ樣讀得很興奮,興奮於他的理解和感動,我以為他打開一扇窗。在這部新出版的作品中,他談到久已遺忘的經典電影和老牌演員,除了勾起回憶以外,也讓人尋思演員的藝術表現,事實上不會隨時代過往而消失,他們留下經典身影的對照。
樂融哥特別要我談李劼對喬哀思的看法。我說,在這本書裡,李劼以八萬字的鴻篇既屢析喬哀思的重要作品,也告別了喬哀斯,這樣的書寫在中文世界從沒有讀過。樂融哥還特別提出木心來對比李劼,我說,李劼如果沒有離開中國,他今天的位置和份量,會不一樣。
下了節目後,在公車站牌處等車,突然有人拍了我的肩膀,嚇了一跳,是好幾年不見的堂姊夫,彼此都有些意外,我們簡單寒喧之後,又各自朝自己的方向離去。在這個城市裡,不要以為所有的路人都毫不相關;同樣的,久不聯繫的親戚朋友,最終也成了路人。冷月峰影,誰不是呢?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