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藍博洲《幌馬車之歌 》:鍾浩東與蔣碧玉;藍明谷與藍張阿冬






藍博洲《幌馬車之歌》第3版,臺北:時報出版,2016


【特展】幌馬車之歌-鍾浩東與蔣碧玉的亂世戀曲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uangmachezhige.exhibiti...
Translate this page
[鍾浩東百年紀念展] 幌馬車之歌--鍾浩東與蔣碧玉的亂世戀曲展出日期:2015年10月14日~2016年4月17日展出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兵舍A.

鍾浩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鍾浩東
Translate this page
鍾浩東(1915年12月24日-1950年10月14日),臺灣客家人,本名和鳴,中國共產黨黨員,出生於屏東縣高樹鄉,18歲隨父親鍾番薯遷居高雄美濃。作家鍾理和的異母 ...



表現在文學上,二二八事件形成鍾肇政的《怒濤》等等小說。這些作品雖非創作於事發當時,然而寫來激昂澎湃,每每也令人讀來動容,從文學評論的角度立論者亦多。此其中,林麗君的〈一個故事,兩個文本:再現臺灣白色恐怖〉堪稱佳作。所謂「一個故事」,指的是鍾浩東與蔣碧玉的一生。他們都是臺灣人,都曾在日本時代遠赴中國,參與抗日的戰爭。戰後回臺,他們所見是二二八的亂局,隨之即遭警逮捕,巧立名目一槍決,一留人間,苟延殘喘。解嚴前後,他們的生命雙雙化成藍博洲的短篇小說〈幌馬車之歌〉的主題,也轉為侯孝賢導演的臺灣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好男好女》。小說與電影共享主題,一一探索再現暴行的方式,而林麗君所寫,便在檢視這兩種藝術媒介處理「過去」的策略及其面對的問題。在電影中,侯孝賢「刻意把觀眾和銀幕上演出的事件……距離拉開」,而藍博洲則「採用新聞紀實的敘事策略,製造出多重聲部,而所有聲音又從不同角度論及同一人,因而創造出圓桌座談的氣氛」。林麗君文筆明快,見解甚為精湛。

------

這是藍張阿冬和她在白色恐怖時被槍殺的丈夫藍明谷的照片.
因為.藍明谷在北京時認識作家鍾理和.
回台後.到鍾理和哥哥鍾浩東當校長的基隆中學任教.
因基中印發"光明報"被保密局破獲.校長鍾浩東和教師李蒼降等人被捕.是第一批被槍決的受難者.李蒼降的妻子也被捕.她大肚子.長髮被懸樑刑求.早產下一女嬰.幸救活.現在是一位醫生.
為了抓藏匿逃亡的藍明谷.他的父親.妻子藍張阿冬和小女兒藍芸若都被捕.逼他出來投案.但是.藍張阿冬被控"知匪不報".送綠島管訓一年多.家人無法去探監或寄送物品.幸而.藍明谷教過的學生.也在綠島新生訓導處服刑的師範學院學生王春長.偷偷送給他的師母藍張阿冬福利社的購物點券.讓她改善生活物資.但王春長差一點被處分.出獄後.兩家仍維持良好的友誼.甚至彼此的第二代都還相互往來和探視.
藍張阿冬靠著產婆學校證書.被介紹到岡山醫院當助產士.也常為岡山.大寮偏遠地區的產婦接生.來扶養一兒一女.尤其是長子因她在綠島坐牢而得胃病.割除2/3的胃.從小身體不好.幼時又飽受特務來家抓人的驚嚇.讓她特別操心.
照顧是藍張阿冬每天騎的腳踏車.靠這車.她半夜為人接生.常清晨才回家.一早又要在兒女到校上課.自己再去醫院上班.
颱風天常淹水.她牽著車.兒女緊抓著車和媽媽的衣裙.母子涉水.驚險地趕去上學.上班.
兒女好不容易成人了.兒子後來去美國.女兒在教書.她也從醫院退休.
有一年(應是1993或1994年)民進黨推出老人年金.由政治受難者洪文慶當會長.文宣部主任陳芳明找了岡山老家的藍張阿冬當代言人.拍攝老人年金的海報.
只見滿頭白髮的藍張阿冬.優雅的神情.卻受盡歲月滄桑折磨的她.充分表達出:老人年金是要讓這樣辛苦過活的老人.得到政府照顧他們的晚年.
活了101歲的藍張阿冬.在二年多前過世.女兒藍芸若說:父母的愛情堅貞.常聽媽媽對著爸爸的遺照.告訴他家裡的事.希望爸爸能幫忙媽媽做決定.好像他從來沒離開過這個家..
在母親節前夕.特別向這樣政治受難的母親致敬.
可參閱"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的故事"書林出版社.
有張常美.黃秋爽.張金杏.陳勤.藍張阿冬.施水環等女性政治受難者的口訪生命故事.曹欽榮等人採訪.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