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傅斯年全集》《傅斯年古典文學論著》《從禮儀化到世俗化︰《詩經》的形成》


  傅孟眞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編,陳槃等校訂增補,《傅斯年全集》(台北: 聯經1980年
 全集目錄 參考《傅斯年:中國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
  《傅斯年全集》第一集等分別以 《傅斯年古典文學論著》2011
  《傅斯年古典文学论著》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诗经讲义稿两大部分,系作者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和《诗经》的课堂讲义。此两种讲义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必读经典。

目录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拟目及说明
叙语
泛论
思想和语言——一个文学界说
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成文的文学和不成文的文学
文人的职业
史料论略
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
诗部类说



最早的传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楚辞余音
贾谊
儒林
《诗》
《书》
《礼》
《礼记》
《乐》
《易》
《春秋》
《隐公》
《论语·孝经》
五言诗之起源
论五言诗不起于枚乘
论五言诗不起于李陵
论五言诗不起于一人
我们宜注意下列几件事
附录:中国文学史分期之研究
诗经文稿
叙语
泛论《诗经》学
一西汉《诗》学
二《毛诗》
三宋代《诗》学
四明季以来的《诗》学
五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周颂》
《周颂》说(附论鲁南两地与《诗》、《书》之来源)
《大雅》
一雅之训恐已不能得其确义
二《大雅》的时代
三《大雅》之终始
四《大雅》之类别
《小雅》
一《小雅》《大雅》何以异
二《小雅》之词类
三“雅者政也”
四《雅》之文体
《鲁颂》、《商颂》述
一《商颂》是宋诗
二《商颂》所称下及宋襄公
三《商颂》非考父作
《国风》
一“国风”一词起来甚后
二四方之音
三“诸夏”和《国风》
四起兴
《国风》分叙
一周南、召南
二邶鄘卫
三王
四郑
五齐
六魏
七唐
八秦
九陈
十桧
十一曹
十二豳
《诗》时代
周诗系统
非周诗
《诗》地理图
《诗》之影响
论所谓“讽”
《诗三百》之文辞

     湖南教育版《傅斯年全集》出版后,袁伟时简单谈了它的成就与不足。《全集》的成就与不足:
   
      1980年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曾经出版过一套《傅斯年全集》,大陆的读者很难看到。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欧阳哲生教授编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集》, 在联经版的基础上,除了第六卷(16开本,共615页)全部内容是新增的以外,其他各卷合计增加论文、文章、谈话、提案等48篇和200余封书信,共 120多万字。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收进这套全集,但它仍然是当前收集傅斯年著述最多的文集;将来条件成熟,加上一册补编便成全璧。感谢编者的辛勤劳动,这套 《傅斯年全集》的出版,为研究这位一代英才提供了坚实基础。可是,这套《全集》除了校对不精等常见病外,还有一些令人费解的错误。例如,1947年2月4 日傅斯年致胡适的信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全文早在1980年收入北京中华书局的《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第168-170页,稍具规模的图书馆均可借到; 《全集》却硬将其中傅斯年认为知识分子在当时环境下何去何从的六点意见删掉两点!
   
   
    这套书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只想接着袁先生谈的不足,再谈点意见。
   
    书虽被称为“全集”,但到底不是全集。在其《编辑凡例》中,开始便把这套书称为“《傅斯年文集》”,后面处处谈“本文集”如何如何,可见编者是按编文集的 思路编这套全集的。虽然这套书是目前收罗傅斯年著作最全的本子,但毕竟不是全集。既然知道编全集有难度,联经版的文章不能全收,何必硬求全集之名!近年来 常看到一些按编文集的思路编成的全集,往往书出了不久,便要补遗,更不必说文字的错讹了。
   
    湖南教育版《傅斯年全集》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把傅氏1918-1926年的作品单独成集,原因是这些作品大都是傅大学时代和欧洲留学时所作,“有些作品尚 不成熟”。“有些作品尚不成熟”是编者个人的看法,这些作品是否成熟,我以为最好让专业读者去评价。编者把他认为的“尚不成熟”的作品和成熟作品不分文 体、内容集在一处,是否能尽量满足不同时空的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实在难说。我认为既然编全集,就要按编全集的思路,尽量使全集尽量满足不同时空的各类读 者的阅读需求,一句话,编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书,编全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作者的全部作品,也就是全人,历史的全人!
   
    在对待傅斯年早年作品的问题上,我赞成联经版的做法,即按文体、内容纳入全集,不单独成集。在是否编全集的问题上,我认为要编全集,就求真,求全;要编文集就求精,求萃。



從禮儀化到世俗化︰《詩經》的形成
作者:陳致
譯者:吳仰湘 黃梓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


从礼仪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成 [平装] ~ 陈致 (作者), 吴仰湘 (译者), 黄梓勇 (译者), 许景昭 (译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丛书名: 早期中国研究丛书
平装: 36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诗经》的研究,历来颇盛,然多为传统文献学和文学史的探讨。《从礼仪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 成》作者从古文字学与语言学入手,进一步引入音乐考古学和民族音乐学的关注,对《诗经》各部分之多元的来源及历史变化赋予了新的解答。全书基于翔实的资料 与客观的分析,认为《诗经》之“南”、“风”、“雅”、“颂”起初源于不同的乐器之名,其后发展为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音乐体式,因而反映了不同种族、不同 地域所代表的不同文化。 从而,《诗经》的结集,伴随着商周文明的对抗与融合,经历了一个从礼仪化到世俗化、从标准化到地方化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作者简介 · · · · · ·
陈致,1964年出生于北京。
198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
198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2年赴美,1999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
1996-1999年,任教新加坡国立大学。
1999-2000年,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
2000年至今,任教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
主要从事《诗经》、古史与清代学术史方面的研究,先后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中国诗学》、《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台大历史学报》、 《人文中国》、《东方文化》、英国《剑桥皇家亚洲学会学报》(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德国《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荷兰《通报》(T’oung Pao)、美国《中国文学》(CLEAR)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主编《中国古代诗词典故辞典》(1992... (展开全部)

目录 · · · · · · 序 李学勤
中文版序
第一章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一、关于《诗经》的文本
二、研究中的问题
三、综合多元视角的研究方法
(一)古文字与语言学的分析
(二)从音乐考古学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研究《诗经》
第二章 庸、颂、讼(诵):商代祭祀的乐器、乐调和礼辞
一、商周文化的对抗与传承
二、殷商文化的优越性及其在周代的延续
三、从考古发现的乐器来看晚商和先周的音乐文化异同
四、商代祭祀乐舞与周初雅乐之关系
(一)对“颂”的传统解释:从古文字学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二)“庸”的字源学探讨及其与“颂”在古音义上的关系
(三)祭祖活动中的商代祭祀乐舞:以考古及文字资料为依据
(四)商代祭祀乐舞的重构
(五)祭祀仪式中的祝词:诵(讼)
(六)商代祭祀乐舞的名称及其在周代的变体
五、由神性向功利性的转换:商周之际祭祀乐舞的仪式化
第三章 雅乐的标准化
一、周人对夏人的认同
二、“夏”与“雅”的字源关系
三、夏乐:最初的雅乐
(一)“夏”与“大夏”
(二)舞夏、夏舞、夔和夒
(三)夏籥或夏龠
(四)九夏——夏乐舞之九个分节
(五)伴随夏朝乐舞的初民乐器
四、雅乐的构成形式
(一)音乐的象征作用及夏乐之成为礼文
(二)雅乐各部分的内容和作用及其与《诗经》篇章之关系
(三)从传世文献资料看雅乐中伴奏的乐器
五、从考古资料看商周乐器的类型异同
六、涵化后商周音乐有等差的融合:《诗经》中大小《雅》的来源
第四章 古文字中的“南”及《诗经》中的“二南”
一、《诗经》中的“南”
二、关于“二南”名称的来源
(一)“南”作为方位词
(二)“南”为诗之一体
(三)“南”为音乐之一体
(四)“南”作为王朝卿士之称以及职贡之名
三、“南”字之字源
(一)南:一种容器或一种乐器
(二)“南”为初生之竹:关于“南”字字源之假说
(三)“南”与“镈”:江苏丹徒背山顶编钟铭文新释
(四)商周乐钟的类型及其演变
(五)“南”作为南方的打击乐器
四、“周南”与“召南”
(一)周公所封与召公所封
(二)二南地域问题
(三)关于南国之疆域
(四)从二南诗来看二南地域
(五)从二南诗来看二南时代
(六)南方的雅音
五、二南诗乐之分离
第五章 “雅”的地方化:商代雅乐的复兴
一、宗周的陨灭,诸夏观念的出现,及雅乐在地方上的扩散
(一)夷夏观念于两周之际的嬗变
(二)春秋时期的雅乐观念
二、“风”字古义及其在《诗经?国风》中的涵义
(一)风:春秋时期歌诗之名
(二)瞽:周廷的乐师
(三)瞽为《诗》的编辑
三、《国风》出自民间说
四、商音的化石化与风诗的流播
(一)邶鄘卫之诗
(二)殷商音乐的化石化
(三)郑卫之音:殷商旧乐的再现
第六章 未能作结的结论
参考文献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