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李光耀個人世界觀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案,《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




本文選自李光耀先生2013年出版的《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 由丁鐸翻譯。

 關於如今的日常生活
 我的日常生活安排都是定好了的。早上起床洗好吃好後,先要把電子郵件清理一遍,然後讀當天的報紙,然後鍛煉,之後差不多就到了午飯時間了。
 午飯後,我會出門去我在總統府的辦公室,處理一些文件,  然後開始寫文章或者演說稿。下午和傍晚,我有時候會有採訪安排; 在見完記者之後,我會找我的中文老師學一、兩個小時的中文。
 好些年前我就養成了每天堅持鍛煉的習慣。現在我八十九歲了,但是有事的時候,
 我依然能堅持到很晚才睡,而且我走路完全不用手杖。
 我還記得卅多歲的時候,我多麼喜歡抽煙還有喝啤酒。後來,我發現煙抽多了,
 我容易在做競選演講時經常失聲說不出話,於是我就戒了煙。那時候,
 醫學界還沒有把吸煙和肺癌、咽喉癌等等癌症聯系在一起。
 後來的我對煙的味道可以說極其反感,這也讓我自己很吃驚。
卅多歲時我就有了啤酒肚,那時候會客後從媒體發佈的照片上,我自己都能看到。
 我覺得不能再那樣下去。於是,我開始打高爾夫球,想靠這個保持體形。
 但是後來,我覺得高爾夫不管用,於是轉而開始游泳和跑步。
 現在,我每天分三次在跑步機上面走,早上12分鐘,午飯後15分鐘,晚飯後15分鐘,雷打不動。前幾年,我還能在每天晚飯前游泳20-25分鐘,現在不行了。
 總的來說,如果沒有嚴格自律和堅持鍛煉,八十九歲的我應該不會有現在的精力了。
 雖然卸下了所有行政職務,但是我還是堅持去見不同的人。我相信, 如果你想保持眼界的開闊,想要跟上形勢的變化, 就必須要不停地接觸各式各樣的人。
 除了新加坡,我也經常見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客人,當然,中國、歐洲、 美國的客人也會,只是相對少一些。
 我很注意一點,除了見以前的老朋友和各國政領導人, 我還會找機會跟那些來自其他領域的人聊,學者、記者、  企業家或者普通人我都不介意。
 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我特別害怕倒時差,所以我的外訪次數現在大大減少了,
 尤其是去美國。2012年以前,我還每年堅持到日本出席“亞洲的未來”
 這個已經舉辦了十九年的活動。
 有段時間我還每年去中國一次,但是現在,因為北京的空氣污染, 我已經不大願意去了。但是對任何人來說,那是中國的首都,領導人都在那兒, 所以沒有什麼選擇。
 JP  Morgan國際會議2012年選擇在新加坡舉行,讓我不用出去折騰, 真是給了我很大的面子。去法國還行,來回都是十二個小時,坐著A380;  但是紐約就太折騰了,經常日夜顛倒的讓人很崩潰。
 所有這些外訪的見聞都讓我時時刻刻感受到世界的變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像倫敦,巴黎這些世界級大城市,也都在不停地發展。
 沒了政府內一切職責的我,跟以前比確實知道的信息少了很多, 也就沒有了那種時刻追求變革的緊迫感。所以,我也不會再干預什麼事, 讓現在的領導層做他們認為正確的決定。
 現在我已經很少對政府提案提反對意見,至少,是比之前我還擔任職務時 ,  要少很多很多。因為放權意味著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參與內閣會議的討論,  而且有機會說明自己的觀點。 

關於方言
 偶爾當我非常強烈地反對某個提案的時候,我會直接跟總理講   (總理李顯龍,李光耀大兒子)我的意見。
 比如說有一次,我聽說政府正在考慮重新開閩南話、粵語等方言的廣播頻道,  提議的思路是說,在新加坡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所有說話語的人都會說普通話了,現在已經可以重開方言電台讓那些老一代的只會說這些方言的新加坡人,  找回原來的感覺了。
 我表示了反對,我說在我當總理的時候,我為了關停這些方言電台
 (全坡推廣普通話)付出了很大代價,被人背後戳脊梁骨,出了力還不討好。
 這麼多年終於有了很大成效,現在為什麼要開倒車?
 為了這個事兒,整個一代的以方言為母語的新加坡華人都恨死我了,因為我強力把那些小電台都關掉了。現在又為什麼要讓閩南話或者粵語, 再去影響下一代新加坡人的說話習慣?
 如果現在重開這些方言電台,有一部分的老人家,就會慢慢開始在家裡跟他們的孫子輩說閩南話、說粵語。然後,這些孩子就慢慢習慣只說方言不說普通話,  這是確定無疑的。
 每個國家都應該有那麼一門被民眾所共同掌握的語言。英國人離開的時候, 新加坡四個語系並存,想要整合起來已經頗費周折。這裡面最難搞的就是中文。
 那時候絕大多數華人小孩兒進華校,而隨著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  海外的華人也是精神很振奮,對自己民族的母語非常自豪。
 我費了很大的功夫,也同時對各族群做工作,才慢慢讓英語變成所有新加坡學校
 講授的第一語言,而各族群的母語成了第二語言。
 我的這個政策讓那些 “中文沙文主義”  的華人對我恨之入骨, 並對這個政策殊死抵抗。另外,基於中文報紙、刊物發行量的原因, 他們也有一萬個理由想要讓中文成為第一語言。
 那時候我的中文還不行。所以,我委托我中文媒體方面的助理,  全權幫我嚴格控制中文媒體,華校和南洋大學,防止“不和諧”的聲音,  防止他們組織起來遊行,罷工等等。
 最終,還是英文教育的很高的市場價值解決了新加坡人說什麼話這個問題。
 也正是如此,新加坡才是今天的新加坡。因為我們英語很好, 我們才與世界建立了如此廣泛的聯繫,並且成功地吸引了眾多跨國公司來投資;  同時因為我們把各族群的母語作為第二語言,我們才能與中國、印度、  印尼等等國家保持天然就有的關係。
 可以說,當年選擇什麼語言的那一刻是決定性的。如果我們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
 那麼今天的新加坡遠不會像現在這樣發達。
 情感與現實要求(指與中國貿易,做生意)共同決定了,新加坡需要將中文列為英語之後的第二語言。但是這是指普通話,新加坡肯定不需要閩南話、粵語那些方言了。所以我們搞了這麼久的  “去方言化”  政策,你現在想開倒車,重開方言電台,  將是非常愚蠢的。

 Subject:  李光耀 論死亡與腐敗 2012

 關於死亡
 能活著很好,但是人終有一死。年輕的時候,誰願意去考慮死亡?但是,我已經89歲了,我必須要直面這個話題。我一直在想的是,我如何死去。我生命的終結是伴隨著心臟突然停跳,還是長期臥床不起,慢慢耗盡?我當然希望來快的。
 不久前,我提前做了一份預先醫療指示(Advanced Medical   Directive),意思就是如果我有一天陷入那種必須插管維持生命而又不可能再恢復健康的情況,那麼我的這份預先指示就授權醫生為我拔管不再繼續維持,讓我能死得利索點兒。我和我的律師還有醫生一同在這份檔上簽了名字。
 如果我不簽這個東西,那麼將來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醫生會盡一切努力留著我一口氣,這事兒我以前就見過太多。我小舅子當年就是在家插著管,他老婆身體也不好臥病在床,他靠著這個維持了幾年之久。可是,這有什麼意義呢?
 醫生和家屬總是認為病人只要還有口氣,能維持就儘量維持。對此我不同意。如果人總有一死,那麼在我已經不行的時候,我希望我的死來得快一點;而不是弄了跟管子從鼻孔?插到胃?,人神志不清的像半植物人一樣只剩下一口氣。這樣活著,無異於一具能喘氣的屍體。
 我來到這個世上,並不是為了探索什麼生命的意義,更不會對這個深奧的問題發表長篇大論,我的生命的意義就是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一直是盡力而為,所以我很滿足,沒有遺憾。
不同的文化對人生和後世有不同的說法。美國,尤其是它廣闊的南部,都是基督教熱忱的信仰者。中國雖然經歷了毛澤東幾十年的統治,並且講馬克思主義講了幾十年,但是老百姓骨子?信佛通道的還是為數眾多;而在印度,太多人相信人死了還能來生轉世。
 我不能說自己就是個無神論者,只是我對神的存在,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科學家們說,宇宙起源於大爆炸。但是地球上的人類經過了2萬年進化到現在,我們的認知能力,我們可以思考很大的問題,我們的思維可以檢視我們自身。你說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造化?還是有一個萬能神創造了這一切?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會嘲笑那些信神的人們。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叫韓瑞生,他是個非常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他68歲就走了,很可惜,他還不老啊,但是他走的時候,真的沒有一絲恐懼;他咽氣的時候,他的牧師也在旁邊陪他。作為虔誠的天主教信徒,他相信即使先死去也會最終和夫人在另一個世界重新在一起。我多麼希望我也能和我夫人能在另一個世界重新團聚,但是我不信會有這樣的事。
死亡對我來說,就是我不存在了,就像夫人過世後,我知道她已經不存在了(譯者按:李光耀與夫人相伴63年,他夫人在2010年6月2日因病去世。原作書中,附有他在夫人靈柩閉合前向棺內獻玫瑰和飛吻的插圖,眾人攙扶下他一襲黑衣,銀髮稀疏,俯身下探,神色悲愴,令人動容);沒有所謂的另一個世界,要不然那?早就人口爆炸了吧,呵呵。
 天堂有那麼大,能裝下全世界幾千年過世的所有人?我完全不相信。但這是瑞生的信仰,這也讓臨走時的他在他的牧師陪伴下,內心安靜而祥和。他的夫人2012年11月也過世了,她也相信她能見到自己的丈夫。
 我身邊那些曾經百般嘗試讓我信仰基督教的人後來都放棄了。我夫人也不信,她曾經有個學生時代就很要好的女同學,這個人信教信得不行,每次都勸我夫人也成為基督教徒。我夫人後來不理這個同學了,她說,這個人每次找我都是勸我信教,就沒別的話題,真是太荒誕了。我想,即便真的沒有來世,但是你得承認,特別相信有來世的人可能心?更有安全感。
 現在的我一天不如一天了。我現在已經不能下午兩點頂著新加坡的大太陽出去見選民,和大家握手聊天,親親抱抱那些小娃娃了。20、30年前這些事我還都能幹,現在我徹底不行了。得尊重自然規律,人老了,身體每況愈下。
 有時候我的秘書得趁我會見間隙來問我,要不要取消下一場的安排,給自己點時間休息一下。有時候我會說,沒關係,我休息個15分鐘閉閉眼睛就好。可是有時候,我會說,好吧,取消了吧,我累得不行了。即便我嚴格自律,健康飲食,堅持鍛煉,我都是個走下坡路的老頭子了,沒有辦法。
 關於腐敗
回頭看,我今生最大的滿足就是我年輕的時候沒有虛度時光,我一直在團結各方面力量,說到做到,讓新加坡變成一個任人唯賢,人盡其才,沒有貪污,各種族擁有平等發展機會的社會。而且這個社會沒有了我一樣還能保持這些基本的東西,不會因某一個人在或不在而改變。

我當總理之前,新加坡可不是這個樣子。之前的Lim Yew Hock 政府?已經有腐敗了,年輕的新加坡人都不知道那屆政府?有個人Mak  Pak Shee, 他是印度、廣東混血,嘴唇上兩撇鬍子,他就是典型的政府?那種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人 (鏞注﹕ 讓人想起王金平與民進黨的那個有鬍子的叫柯什麼的人) 。
 縱觀整個東南亞所有國家,只有地圖上看就一個點那麼大的新加坡是沒有腐敗的,其他國家無一例外都是貪腐橫行。在新加坡,我們的國家反腐敗局守衛著這個清潔的系統。不管你來自什麼民族,說什麼母語或者信仰不信仰什麼宗教,只要你德才兼備,你就會得到重用。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新加坡能夠一直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走向一個又一個新的成功。





蘋論:教養差距
2013年11月07日
近日來兩件事情再度重創台灣人民對中國的印象。一是習近平下令嚴管網路。二是台灣歌手張懸在英國演唱會時拿國旗上台,遭陸生嗆聲,大陸憤青網民也出現許多情緒失控謾罵言辭,像是婊子之類的粗口;此外張懸北京演唱會也可能叫停。

民族復仇鄰國不安

但張懸仍強調對話交流,她說︰「我也會介意被刻意扭曲或隱蔽發言權利狀況。失去誠心但真實的對話,我們再血脈相連都沒有辦法親近對方。」張懸的理性委婉,對比憤青們的情緒性謾罵,顯示出兩岸教養的差距。
中國崛起為什麼四鄰不安?就因為中國政府給下一代洗腦教育的內容是「復仇式民族主義」。這其實很危險。非常希望看到中國富強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 耀,在《去問李光耀》書中警告中國應該讓年輕世代不具敵意心態,而是接受、理解現在你也是利害關係人的概念。他說︰「讓他們(中國年輕世代)明白中國因意 識形態的過度驕狂所犯下的錯誤,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們必須被灌輸正確的價值和態度,以謙卑心和責任感去迎接未來。」
李光耀出生於1923年9月16日,今年滿90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德國總理梅克爾都致函祝賀。

李光耀用電子郵件向「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表示:「我很幸運能走到90歲」,而什麼是李光耀對自己一生最滿意的事情,他表示是「看到新加坡的進步」。

李光耀的兒子、現任總理李顯龍對「海峽時報」表示,李光耀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了一個「沒人相信有可能」的國家,李顯龍從父親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必須知道要做什麼,而且不只是聽從別人告訴你該做什麼」。

 

 8.15

Give kids early start in bilingualism: Lee Kuan Yew

He reiterates belief close to his heart at N-Day dinner in his constituency

Mr Lee's birthday being celebrated in advance at the National Day dinner in his Tanjong Pagar ward yesterday. He will turn 90 on Sept 16. With Mr Lee are Tanjong Pagar GRC MPs Chan Chun Sing, Lily Neo, Chia Shi-Lu and Indranee Rajah, People's Association chief executive director Ang Hak Seng and Senior Parliamentary Secretary for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 Sam Tan. -- ST PHOTO:NURIA LING
Although he was feeling unwell, former prime minister Lee Kuan Yew yesterday continued his perfect record of turning up at every National Day dinner of his Tanjong Pagar ward.
Mr Lee, who turns 90 next month, was feeling weak yesterday but refused to miss the dinner with his residents.
While there, he then went through the entire planned programme, which included delivering a 10-minute speech....


「總統制比起議會制比較不可能出現好政府。……在議會制裡,總理上任前,已擔任議員,甚至部長 在英國的話,人民早已對你有相當的評價,……他們大約了解你是那類人物,有那方面的深度,你的話是否可信…….。」(有點更動自眼)
----Graham AllisonRobert D. BlackwillAli Wyne合著.《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Lee 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林添貴譯,台北:時報出版,2013,頁54-5 



目錄

推薦序∕季辛吉
李光耀是何許人?
李光耀說話,全球要人都在傾聽
前言
第一章    中國的未來 
第二章    美國的未來
第三章    美、中關係的未來
第四章    印度的未來
第五章    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未來
第六章    國家經濟成長的未來
第七章    地緣政治和全球化的未來
第八章    民主的未來
第九章  李光耀是如何思考的
第十章  結論
◎台灣觀點
南方朔∕全球推崇的政治老師──李光耀
胡忠信∕戰略縱深.哲學素養.權力本質

推薦序
  我有幸在過去五十年結識許多世界領袖,可是沒有人比新加坡開國總理、且一直是其人民指導精神的李光耀,惠我良多。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在李光耀這位聰明才智與判斷力無與倫比的偉人身上,答案是不問自明。
   新加坡一直是東南亞最小的國家,它是否能夠維持獨立地位,不無疑問,似乎註定要成為更強大的鄰國之附庸國家。李光耀絕不妄自菲薄;他預見到的,不只是一 個勉強存活的國家,還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國家。高超的智力、紀律和創造力,可以取代資源。他號召國人承擔起從未想像到的職責:先將城市整頓乾淨,其次專心致 志以高超的表現克服鄰國的敵意及自身內部的種族分裂。
  李光耀接篆時,新加坡人民每年人均所得約四百美元,現在卻超過五萬美元。他鼓勵其通曉多國語文的人民成為亞太地區知識和技術中心。由於他的卓越領導,一個中型城市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及經濟主角,善於培養多邊的泛太平洋關係。
   一路走來,不只是因為他代表的力量,更因為他思想的超卓,李光耀已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友人。他的分析鞭辟入裡,以致交手方認為和他一談,受惠良多。過去 三個世代,李光耀屢屢前往華府,廣交美國政府及外交政策高階人物。他的會談受到高度重視,加之他經驗豐富,總是在罕有的坦誠氣氛下進行。每一位和他交往的 美國總統,都因為他相信新加坡國運要堅守民主陣容而受惠。尤有甚者,李光耀洞悉該地區思維,能指點我們所面對的世局。
  李光耀的分析照亮 了美國長期以來所面對的最重要挑戰:如何與中國在內的亞洲建構根本的、有機的關係。沒有人比李光耀更能就這方面教導我們,使我們了解其性質與範圍。然而, 本書證明他的真知灼見不僅限於美中關係,更環繞著國際關係上的每一項挑戰。讀者很快就會發現為什麼李光耀不僅是我們這一代精明的領導人,也是公認的戰略思 想家。
亨利.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
台灣觀點
全球推崇的政治老師──李光耀
  新加坡乃是近代亞洲的奇蹟。
   新加坡於一九五六年獨立,成為聯合國第一一六個會員國。但自獨立前後,這個國家即亂成一團,外有對它極不信任的馬來聯邦,對內則是新加坡共黨(社會主義 極權)猖獗,使得這個蕞爾小島風雨飄搖。為了國家的安定,於是一九五○年代,新加坡遂大力整肅共黨,這也使得新加坡有了威權國家的惡名。但新加坡的威權並 沒有走到壓迫的方向,而是致力於政府的領導改革。於是這個人口只有台灣七分之一、土地面積只有台灣六十分之一鼻屎大的國家遂日益欣欣向榮,使得這個毫無資 源的小國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及至到了一九九○年代進入全球化的時代後,新加坡乃是全球第一個理解到開放的重要性的國家,於是新加坡在開放中引進人才技術 和資金,發揮了高度的創意與活力,一個蕞爾小島在亞洲已成了與它的疆域完全不能對稱的活力中心。
  而這種巨大的改變,乃是李光耀所一手促 成的。在一九五九年新加坡還是一個自治邦時,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贏得大選,他成為第一位總理。當時的新加坡人均所得只約為四百美元,乃是個不穩定的貧窮地 方,但在他的傑出領導下,現在的新加坡已成了人均所得五萬美元的富裕國家。在進入廿一世紀後,全球論競爭力、論國家創意,新加坡不是排名第一也是第二。新 加坡這種快速的持續進步是怎麼造成的?
  根據我的有限知識,我認為原因如下:
  一、李光耀在近代亞洲史,甚至世界史上, 已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治理模式,政府以知識和責任為基礎,扮演著國家的火車頭,也重塑了社會的行規和紀律。政府的清廉有效、社會的知法守紀、國家方向的確 定,使得新加坡不會有太大的摩擦成本。卓越的領導,有助於社會的團結進步,新加坡以領導為核心的治理模式,已替世界豎立了典範。
  二、新 加坡已重塑了它的歷史認同和國家認同:它不以種族的起源為終極認同,而是以國家的現在和未來為新加坡的認同。人們都知道,東南亞的華人普遍都有中國文化的 認同,這種中國文化的認同經常又和對中國的認同綁在一起,這也是東南亞國家普遍都對華人社會有疑忌的原因。一九五○和一九六○年代,中國對東南亞革命輸 出,印尼共黨、馬來西亞華人為主的馬共和新加坡的新共,都和中共有關。東南亞華人的中國認同,對他們的發展其實是弊大於利。因此在李光耀當政下,遂肅清共 黨,逐步發展新加坡的新認同,不以華人為主的中華文化為認同目標,而以新加坡的進步繁榮為新的認同,這種新加坡認同亦有利於多種族的新加坡的團結。新加坡 以國家的進步繁榮做為新的認同取代了舊式的華人認同,使得新加坡沒有了舊文化的包袱,而可以大步前行,新加坡甚至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加快進入世界的主流 文化。近代國家裡,不以歷史作為認同目標、而以現在和未來作為認同目標的,過去只有美國。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曾說過:「所謂歷史只不過是一堆夢話,我們活在 現在,唯一有意義的歷史,乃是我們今天所寫的歷史。」這種不以歷史作為認同對象,而以現在和未來作為新認同的,廿世紀的亞洲又多了一個例證,它就是新加 坡。由於有了新認同,新加坡的進步遂能格外加速!
  三、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李光耀最早體會到世界的競爭已由軍事轉移到了經濟,他不但強 化新加坡的競爭力,也在傳布這種變化的趨勢和亞洲的和平競爭概念。他支持中國在經濟、科技和民主上的進步,但因為對中國有深入的理解,他也了解到中國壯大 後,必然會以它的經濟力收編亞太秩序,使別的國家均「自藩屬化」,因此為了亞洲的共同利益,他支持美國繼續留在亞洲,也期望印度的強大做為制衡中國的勢 力。他這種對中國有期待,但也有警惕的態度,不但成了亞洲的新共識,新加坡自己也致力於亞太地區的安全對話。新加坡每年的香格里拉論壇已成了亞太地區的最 重要戰略對話平台。李光耀已成了這個和平競爭時代亞洲戰略思想的共主。
  因此,季辛吉以前推崇李光耀:「他的能力超過了他的國家規格。」 這真是對李光耀最真誠的推崇。李光耀治理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國,他不但使新加坡日新又新、成了世界上一顆耀眼明珠,他更發揮了高度的思考力,替亞洲的和平競 爭擘劃出了藍圖,一個極小的國家,而能發揮那麼大的作用,在人類史上從未曾見。
  而艾利森教授及布萊克維爾教授合編的這本《去問李光耀: 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實在是想要理解他這個人,以及他的思想之入門磚。本書我詳細的讀了兩次,對於他這個人理性、務實、追求卓越而又器 宇宏大的格局,實在萬分景仰。尤其是最近「習歐會」閉幕,整個「習歐會」可以說都在李光耀的預估之中。
  本書值得全球政治人物閱讀,尤其對台灣的政客格外有暮鼓晨鐘之效,我認為本書對台灣最重要的意義有三:
  一、李光耀說:「我沒把自己歸類成政治家,我自認是個有決心、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人。我立志做大事,我努力追求,以迄成功。就是這樣而已。……任何人自己為是政治家,需要去見心理醫師。」他的這句話簡直就是在寫台灣那些應該去看心理醫師的政客!
  二、他堅信社會成功需要三個基本要素:堅定的領導、有效率的政府、社會紀律。如果一個領導人只想連任,只想討好選票,他就會施政沒有重點,問題愈搞愈糟。
  三、他對美國有信心,對中國有期望,因此他在中美兩大之間沒有去抱哪個大腿,而是扮演公正的第三者,這是真正有益於亞洲的發展策略。他成了中美之間的諍友,北京尊敬他,華府也尊敬他。這是機會主義的台灣所無法理解的。
  因此,李光耀把一個超小國家玩成了超級大國的國際地位,這是不世出的勛業。而這一切的起點,就在於他有能力,有能力的人,始能得到尊敬,無能耍弄權術的人是不可能受人尊敬的!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台灣觀點
戰略縱深.哲學素養.權力本質
  身為全球最資深的政治家之一,有長達半世紀以上的政務經驗,能夠敏銳地與時俱進發表洞若觀火的評論,而且具有宏觀性戰略、哲學性的素養,徹底掌握人性與權力的本質,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放眼於當今全球,仍然是佼佼者之一。
   政治就是實力,談到實力,邏輯與感情都必須退場。新加坡從大英帝國的前殖民地與軍港蛻變為全球競爭力排行前幾名的國家,李光耀的願景、目標、價值、信仰 發揮了領導力作用。英語「政府」的原意就是「舵手」,在伊斯蘭文明「一片綠海」中獨樹一幟、乘風破浪,李光耀扮演稱職船長的角色;正如二千五百年前的希臘 城邦文明,新加坡也在東亞儒家文化圈再造城邦文明,並把印度、馬來、伊斯蘭文明加以適度融合。本書不是政治理論的玄奧論述,是一位實力人物年過九旬的邏 輯、理性分析,對目前全球最熱門議題一一點評,觸及中國崛起、美國霸權、印度興盛、全球金融、伊斯蘭極端主義、民主的未來、新加坡的生存之道,乃至李光耀 的自我定位與探究權力本質。我們未必完全同意李光耀的論點,甚至想駁斥其主觀武斷之處,但我們仍被李光耀的分析力道所折服,至少產生「創造性破壞」的省思 作用。
  李光耀首先指出一個政治現實,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崛起已是一個不可逃避的現實,正如明清帝國的東亞朝貢體系,中國 挾其「世界工廠」與「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在「現金為王」的全球優勢下,以龐大的外匯存底與國家資本主義向外大肆擴張,與美國已成為G2大國。李光耀一方 面建議世界各國領袖了解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頓挫與昂揚,以國際經貿遊戲規則與中國打交道;但他也勸誡中國領導者不要重蹈上個世紀德國、日本由盛而衰引發戰 亂之覆轍。正如康德所言:「追求永久和平是理性的最高目標,也是一種道德義務。」了解東西文明,具有全球眼光的李光耀扮演「公道伯」的角色,用心可謂良 苦。
  李光耀會引起爭端的觀點,是他對中國民主的發展持負面態度。在他觀察,中國若走向民主開放,就會走向動亂崩潰,就像歷代的朝代更替 或者民國初期的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這也是為什麼他不會反駁鄧小平觀點的原因:寧願槍斃二十萬個大學生,以此來換取中國的百年和平;這也是為什麼他不會指 控鄧小平是「天安門屠夫」的心理因素。李光耀這一代人歷經殖民統治、日軍侵略與新加坡建國初期的鬥爭,深知「穩定壓倒一切」的生存理念,他因此提出了有別 於西方文明的「亞洲價值」,並以自身經驗投射到中國的民主未來,認為中國需要的是一個超穩定的中央政治秩序,至於西方人所追求的民主、法治、資本主義、公 民社會並非主調,雖然李光耀對中國的威權文化、帝制思想、貪汙橫行、缺乏法治大加批判,但他仍下了論斷:「中國不會成為自由民主國家;它若成為民主國家, 它會崩潰。」但又說:「現行制度在未來五十年不會不變。」我們無從預測未來五十年中國的民主發展,但光回顧過去五十年,你能斷言中國如今走上了國家資本主 義,中國成為經濟大國嗎?
  從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經驗顯示,包括漢廷頓教授所提出的「第三波民主」,民主、法治、資本主義與公民社會成熟到 一個階段,民主自由如同「葉公好龍」般就會出現,台灣民主化在一九八○年代出現「基因突變」,打破了一黨專政與「中國文化不可能有民主體制」的政治神話, 就是一個經典例子。在探求中國未來的民主發展,李光耀顯然仍停留在他的世代經驗,以新加坡自身的統治經驗強加在中國身上。「民主會帶來中國的崩潰」不但失 之武斷,這種「威權君父」式的指導觀點,恐怕不易為深受自由民主人權洗禮的讀者所接受。
  李光耀的論述令人折服之處,是他對美國國力的分 析,美國的創新、科技、企業、教育、移民,均是美國國家競爭力的底蘊,包括美國人的「邊疆開拓精神」與建立全球最大軍事機器,尤其是英語與網路的運用,均 是美國不會淪為「美國帝國的衰亡」的支撐因素。但是李光耀也對美國的預算赤字、國債、高失業率與社會治安深感憂慮,在這個面向,李光耀又回到他所篤信的馬 基維利與霍布斯式的權力觀點,他對美式個人主義、多元移民社會深不以為然,他像一個說教的孔孟信徒,又回防成儒教統治菁英,對美式社會嚴加批判。李光耀選 擇性地尊重美國的「硬實力」,卻對「軟實力」不加恭維,如果兩相比較他對中美兩國看法,他在乎國家「強大」,對公民社會的養成卻疏少關照,可說是有趣的對 比。
  在本書唯一透露感情之處,是李光耀以「護國主」、「監護人」的口氣對新加坡的治理有非常完整的論述,「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是 本書的精華篇,值得有志者詳加研讀。李光耀談及政府的角色、領導人的意義、權力的本質與邏輯、菁英決策模式、清晰表達理念,乃至「直昇機品質」,都是一流 治國者的肺腑之言,而且言必有中,是教科書學習不到的治國理念與經驗。
  李光耀最佩服的政治領導人是誰?戴高樂、邱吉爾、鄧小平,原因是 他們是有膽識之人,李光耀何嘗不以此自況?難得的是李光耀以儒家式的謙虛自稱不是政治家,他認為自稱政治家的人都應去看心理醫生。李光耀的自我定位才是深 知「我是誰」的個中三昧:「我自認為是個有決心、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人;我立志做大事,我努力追求,以迄成功。」既謙虛又自信,既宏觀又自省,這就是李 光耀特立獨行的領導風格與品質;曾國藩說大丈夫要「志、識、恆」,李光耀都具備了。
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者)
前言
  李光耀是過去半個世紀非常獨特的一位政治家。身為新加坡「國父」及過去五十多年的主導人物,他把一個貧窮、貪腐的城市國家建設為現代國家,人民所得現在已高過於大多數美國人的水平。他不僅是思想家,也是行動家,精於轉型、改造。
   在國際事務上,沒有任何人比這位「新加坡智者」更經常受到一個世代的美國、中國及其他世界領袖的熱切詢問、定期請教和仔細聆聽。從尼克森、季辛吉一九七 一至七二年間設計的「向中國開門」政策,以至日後每位白宮主人,包括歐巴馬在內的每位美國總統都親赴新加坡,或邀請李光耀到白宮交換意見。從鄧小平開始積 極思考走向市場經濟,進而啟動三十年的兩位數成長,而後到胡錦濤以及內定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李光耀都是他們在中國之外最有影響力的諮商對象。
   除了大國之外,像以色列這樣的小國家,需對國境之外的趨勢十分警覺,才得以生存,也從李光耀身上尋求啟示。哈薩克總統納札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發現自己忽然成為從前根本不存在的新興獨立國家元首,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賓.札義德(Sheikh Khalifa bin Zayed)、盧安達的保羅.卡加米(Paul Kagame),和其他數十個面臨重大挑戰的領導人,無不從李光耀身上得到戰略指引,幫助他們應付國際挑戰。
  這本書的目的不在回顧過去 五十年來李光耀的重大貢獻,我們的焦點擺在未來,以及往後四分之一個世紀美國將會面臨的特定挑戰。我們設想二○一三年一月二十日就任美國總統的這位領袖最 有興趣的問題,然後摘錄李光耀自己講述的話提出最直接的答覆。我們相信這些答覆不僅對擬定美國外交政策的人士極具價值,對於美國企業界及公民社會的領導人 也極富參考價值,因為他們高度依賴他們對廣大世界重要趨勢的預測來投資其寶貴的金錢與時間。我們十分感謝Anthony Tan和Yeong Yoon Ying協助安排我們與李光耀的訪談。
  本書共分十章,以中國崛起做為起始;李光耀對這個議題的了解,毫無疑問遠勝過外界其他任何觀察家 或分析家。中國會挑戰美國在亞洲、乃至在全世界做為領導大國的地位嗎?大部分決策者和評論家回答這個核心問題時都含糊其詞。李光耀卻直截了當地答說:「當 然啦!為什麼不呢?這種重新喚醒的天命感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中國有意成為全世界最大強國。中國要當中國,要大家接受它是中國,不是西方的榮譽會員。」
   其次我們請教將影響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的與美國以及美中關係有關的問題。李光耀在這兩大國之間,看到衝突對峙的因子:「(中、美)會為了影響力而鬥爭, 他們之間的競爭無可避免。」但是他和悲觀論的現實主義者大不相同,只要雙方領導人有理性的判斷,他不認為衝突是無可避免的。
  接下來的篇 章探討印度、伊斯蘭極端主義、地緣政治和全球化以及民主等問題。每一章都以關鍵問題做為開端,然後摘要提出李光耀簡潔的回答。這些答案有些頗有尖銳,因為 他先天就抗拒「政治正確」,從來不迴避爭議。身為本書的作者和規劃人員,我們避免發言評論或陳述己見,謹守本分,因為想從李光耀的意見受惠的各國總統和他 們最親信的幕僚,要聽的是李光耀怎麼說,而不是我們怎麼說。
  我們已經萃取李光耀的精闢見解和核心論述,以便讀者得以迅速瀏覽。請勿誤 解,我們的確深信本書每一頁的每一句都值得細加品味,但是讀者可以自己做判斷。我們預測,想要快速瀏覽的讀者可能花上比預期更多的時間,被李光耀的話語牽 繫住,細細咀嚼他那些令人驚訝、甚至困擾,但又頗有啟發的主張。
  我們有幸花了許多時間聆聽李光耀大話天下,以及爬梳整理他豐富的作品、訪談錄和演講稿,其收穫超乎我們預期。如果我們能讓讀者分享此一知識饗宴,就不負使命了。

內容連載

  • 內文1
  • 2
  • 3

§內文1

【精闢觀點節錄】

◎中國有意成為全世界最大強國。各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國的鄰國,已經把這一點列入考量。這些政府正在重新調整定位,因為他們曉得若是妨礙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後果不小。中國只要不讓進入所得及購買力與日俱增的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就足以實施經濟制裁了。

◎中國將來表現其優勢地位的方式,毫無疑問會與以前的時代大為不同。以東亞現今狀況為例,中國已經很明顯地與其鄰國建立主宰的經濟地位關係,也運 用這個優勢地位(包括鄰國可以進入十三億人的大市場,以及中國對其他國家進行重大投資)為本身爭取利益。如果國家或企業不接受中國的地位,沒有對其適度的 順從,將面臨被封殺於快速成長的十三億人大市場之外的威脅。

◎從中國的輝煌紀錄直線推演並不實際。中國的前途面臨的內外障礙,遠遠超過大多數觀察家所認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治理問題:缺乏法治。今天的 中國可說是接近於帝治;這個巨大的國家裡有些小皇帝在一大塊地區施展極大的地方勢力;文化習慣限制想像與創意、鼓勵墨守成規;中文透過雋語影響思想,而四 千年積累的古籍經典,能說的都說了,而且古聖先賢說得更好;中文非常難學,使得外國人無從擁抱中國或被其社會接納,並且嚴重限制了中國吸引、融合外來世界 的才智之能力。

◎習近平很內歛。不是說他不會跟你交談,而是說他喜怒不形於色。不論你是否說了什麼話惹惱他,他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他有鋼鐵般的意志,比胡錦濤堅強。胡錦濤登上大位,沒有經歷過習近平那樣的考驗和磨難。

◎中國不會成為自由民主國家;中國若成為民主國家,則會崩潰。關於這一點,我很肯定,中國知識分子也了解。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革命以爭取民主,那你就錯了。天安門廣場的學生今天都到哪裡去了?他們完全不相干了嘛。中國人民要的是復興起來的中國。

◎鄧小平說:如果必須槍斃二十萬學生,那就槍斃他們吧。我了解這是什麼意思。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中國就要亂上一百年……鄧小平很清楚,因此他分階段開放。沒有鄧小平,中國會從內部爆炸。

◎美國因為國債與赤字而焦頭爛額,但是我堅信,美國絕對不會淪為二等國家。從歷史看,美國已展現出很大的更新、復興能力。美國的實力包括思想不落 窠臼,不論想像或務實,都涵蓋廣泛;擁有多元化的卓越核心,能競逐創新,擁抱新理念和新技術;美國社會從世界各國吸引才智之士,將他們同化為美國人;美語 形同開放系統,是科技、發明、企業、教育、外交界領袖及全球各國菁英的共同語言。

◎如果給老百姓下猛藥,總統不會當選連任。因此就出現推拖懈怠傾向,拖延不受歡迎的政策以爭取勝選。所以,預算赤字、債務、高失業率等等問題就一任接著一任傳下去。

 ◎美國人權團體抨擊中國,以及美國國會及政府以違反人權及飛彈技術轉移為理由威脅要取消中國最惠國地位及祭出其他制裁措施……忽視了文化、價值和歷史的差 異,把中、美關係的戰略思考放在美國國內議題的層次去思考。這種隨便的作法會有把中國推向美國長期敵人之虞。不要太敏感、對中國的文化現實多幾分理解,可 以促成較不對峙的關係。

◎美國人似乎以為亞洲像是電影,美國只要在世界其他地方忙不過來了,就暫停亞洲事務。事情不能這樣辦。如果美國希望對亞洲的戰略發展有實質影響,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印度浪費數十年時間搞國家計畫和控制,使之深陷官僚作風和貪瀆腐敗。去集中化的制度將允許班加羅爾和孟買等更多中心也能成長和繁榮……種姓制度一直是論功行賞制的敵人……印度是個未臻完善的偉大國家。其潛力沒有充分開發、利用。

◎印度憲政制度有其局限性,印度的政治制度不允許其以高速度前進……不論政治領導人想做些什麼,必須在中央通過非常複雜的系統,然後到了個省,還 要經歷更加複雜的系統……印度人必須以他們的憲法、他們的種族組合、他們的投票模式及其產生的聯合政府所決定的步調動作,其決策過程相當困難。

◎過去的伊斯蘭不是問題。可是,當代的伊斯蘭或伊斯蘭主義卻是問題;有石油而無伊斯蘭主義會是問題,但是伊斯蘭主義加上石油,變成有揮發性的混合劑。伊斯蘭主義加上石油加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等於威脅……具有核子能力的伊朗將大大改變地緣政治的平衡……

◎戈巴契夫在莫斯科向群眾疾呼,不要怕特務機關KGB那一天,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我告訴自己,這個人真的是天才……他坐在一具恐怖機器頂端,手上 一大堆棘手困難,而他卻說:不要害怕。他一定有非常不得了的民主化妙方。直到我和他見面,我發現他完全搞不清周遭事務。他不懂游泳就跳進游泳池深水區。

◎俄羅斯的人口在下降。我們不清楚為什麼,但酗酒一定是重要因素;悲觀心態、低生育率和壽命期縮短,也都有關係……西伯利亞和海參崴現在有愈來愈 多的中國人。黑龍江畔的土地將有更多中國人移入定居。俄羅斯人或許有一天突然覺得未來值得活下去,願意多生些子女來扭轉此一人口趨勢,但是我不以為在近期 的未來會出現這種變化。

◎歷史上沒有先例告訴我們如何在一百六十個民族國家的社會維持和平與穩定,並確保彼此合作。即時通訊及快速交通的時代,科技快速成長,使這個問題 更形複雜。在一個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世界,兩大陣營的領導人相對主宰力量衰退,增加多極世界的可能性,多邊合作的困難也因而升高。

◎全球整合已經別無任何其他選擇。以區域主義名目掩飾的保護主義,遲早將會導致區域集團之間的衝突與戰爭,因為他們將在非集團的地區(如波斯灣的產油國家)爭逐優勢。全球主義是唯一的解答,因為公平、可被接受,也將支持世界和平。

 

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

Lee 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羅伯特.布萊克維爾、艾利.韋恩

出版日期:2013 年07 月 22 日

總計3 頁,第3回上頁


內容連載

010203



◎他們(金磚四國)是在不同洲的不同國家,湊巧比這些洲的其他國家組合成長得更快,因此有些人就說:為什麼不把他們糾集起來,成為一股全球勢力?……可是中國人和印度人肯定同床異夢。

◎西方人已經放棄社會的倫理基礎,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由好政府予以解決……在西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政府被認為萬能,可以實現在較不 現代化的社會裡由家庭所實現的一切義務……在東方,我們先求自立更生。今天的西方,恰恰相反。政府說:賦我權力,我會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

◎任何一個社會,生下一千個嬰兒,其中有若干人近乎天才,若干人資質一般,也有若干人為低能者……近乎天才和超出平均的人最後將決定大勢走向…… 我們希望有個平等的社會。我們希望讓人人有平等的機會。但是我們腦子裡從來沒有自欺欺人,相信有哪兩個人脾氣、性情、驅力、盡責任及天賦能力會一模一樣。

◎我不想被認定為政治家。首先,我沒把自己歸類為政治家。我自認為是個有決心、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人。我立志做大事。我努力追求,以迄成功。就是這樣而已……任何人自以為是政治家,需要去見心理醫師。
*****

2009.9
道琼斯公司(Dow Jones)昨日宣布停刊旗下杂志《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这份杂志出版60年来,以深刻的商业和政治报道而闻名。
停刊的背景是,2007年默多克(Rupert Murdoch)旗下的新闻集团(News Corp)收购道琼斯后,现在加快了在该地区的业务重组。
道琼斯公司表示,作为业务重组的内容之一,在香港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将在今年12月停刊,公司将把
在此之前一个月,新闻集团公布了一份范围广泛的星空卫视亚洲集团(Star Asian)的改组计划。
该计划旨在降低成本,并向印度市场调拨更多资源。在印度,新闻集团正大举扩张。
新闻集团已开始在整个集团实施成本削减计划。该集团2008财年净盈利54亿美元,但今年净亏损34亿美元。
近年来《远东经济评论》一直在困境中挣扎,原因在于广告收入不断下降,订户数量减少。目前该杂志的发行量不足2万。
2004年,《远东经济评论》裁减了80个职位,几乎将整个团队都解散,原因是道琼斯将其从周刊改为月刊。周刊时文章主要由区域记者撰写,月刊则主要发表外部撰稿人的评论。
该杂志曾与亚洲多国政府发生争执。2006年它令人瞩目地遭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其父亲、该国老一辈政治家李光耀的起诉,起因是新加坡反对党领袖徐顺全(Chee Soon Juan)当年在该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他们的评论。
2008年新加坡法院裁定《远东经济评论》诽谤了李氏父子的名誉。目前该杂志正在上诉,上诉判决尚未做出。
译者/功文
重点放在其核心产品及亚洲关键市场上,包括印度、中国和日本。



Dow Jones yesterday announced the closure of the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which gained a reputation for incisive business and political reporting over its six decades of publishing.
The closure comes as Rupert Murdoch's News Corp, which bought Dow Jones in 2007, steps up the restructuring of its businesses in the region.
Dow Jones said Feer, based in Hong Kong, would shut down in December as part of a reorganisation to focus on its core products and key markets in Asia, including India, China and Japan.
News of Feer's closure came a month after News Corp unveiled a wide-ranging shake-up of its Star Asian television group.
It is looking to cut costs and allocate more resources to India, where it has been expanding aggressively.
News Corp has made cost-cuts across the group after swinging from an annual net profit of $5.4bn in fiscal 2008 to a $3.4bn net loss this year.
Feerhas been struggling in recent years due to falling advertising revenues and lower subscriber numbers. Current circulation is less than 20,000.
In 2004, Feer cut 80 jobs, or almost its entire workforce, after Dow Jones changed it from a weekly publication written mostly by a team of regional correspondents to a monthly publication that publishes commentary by outside contributors.
The magazine has had a series of tussles with Asian governments. It came under the spotlight in 2006 when it was sued by Lee Hsien Loong, Singapore's prime minister, and Lee Kuan Yew, his father and the country's elder statesman, over comments about them by Chee Soon Juan, an opposition leader, in an article published that year.
Feer is appealing against a 2008 Singapore court verdict which ruled that Feer had defamed the Lees. The appeal is pending.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