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法國等)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與文學 數本書

《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與文學》 溫永紅譯 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和文学》是法国作家雷翁·吉沙尔所作的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专著,该书主要介绍了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学,社会政治生活和哲学艺术观念,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以及音乐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社会及文化思潮对音乐艺术的影响;音乐对文学家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改变和影响作品的创作形式和思想内涵。
该书由我院青年教师温永红翻译,是我所2000年度的所立翻译课题,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该课题目前已结项。根据专家建议译者目前正在积极联系出版事宜。2003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 ]
On critics and criticism of dance
Author(s): Diana Theodores
First published in: New directions in dance, 1979
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偉大作曲家赫克托·白遼士(Hector
Berlioz,1803—1869)
p.144 譫語病中神智不清時的胡言亂語。
Divagations musicales de Samuel Bach

Janus: The Papers of Roger Eliot Fry
7, Stephane Mallarme, ' Divigations' (Charpentier: Paris, 1917). 8, Stephane Mallarme, 'Vers de Circonstance' (Nouvelle Revue Francaise: Paris, 1920) ...
janus.lib.cam.ac.uk/db/node.xsp ? id=EAD%2FGBR%2F0272%2FPP%2FREF%2F9%2F7

Mark Wallace: Haze
This new collection of poems, essays, and divigations might be the essential Mark Wallace to date. Always the supreme contrastoic, Wallace gets us to ...

The noun divagation has 2 meanings:

Meaning #1: a message that departs from the main subject
Synonyms: digression, aside, excursus, parenthesis

Meaning #2: a turning aside (of your course or attention or concern)
Synonyms: diversion, deviation, digression, deflection, deflexion

divagation f gén pl rambling

(from Dictionnaire Cambridge Klett Compact)


是法國著名的文藝評論家雷翁‧吉沙爾所寫的一部具有影響力的

早期比較研究專著,也是後來法國比較文學與音樂學研究者不可不讀和
經常引用的一部論著,更為一般的讀者瞭解這一時期法國音樂文化的狀況提供了一本極具可讀性的著述。書中對法國大革命至1850年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文學氛圍,音樂在波瀾壯闊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社會及文化生活對音樂藝術的影響進行了詳細和廣泛地介紹;並讓我們清晰地看到:這一時期音樂與文學間,音樂家與文學家之間的密切互動關係,以及哲學藝術觀念對音樂的影響;最後本書通過對幾個生活在浪漫主義時期的大文學家與音樂相關的生活和創作的描述,向我們展現了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以及音樂對他們文學創作的豐富和影響。


  從法國大革命到19世紀中葉是法國社會生活最為動盪,政權的更替最為頻繁的時期之一。這一時期文學與音樂間的關係體現為"作家與音樂家間的聯繫是經常、友好甚至是親密的。最偉大的藝術家和詩人們在氣質、心靈和願望方面都有一致的地方"。"音樂啟發了霍夫曼的小說和小說中的人物。詩人們推崇帕格尼尼,哭悼馬利布蘭夫人……"這一時期,音樂創作和文學創作的靈感來源也有某些共同之處。無論是在音樂還是在文學中都有來自外國的影響:人人都爭讀司各特的小說譯本和霍夫曼的怪異故事;音樂家既從本國的文學、音樂中汲取營養,也從外國的文學、音樂中提取養分。某些偉大的外國作家如:維吉爾、歌德、莎士比亞不僅影響著法國的詩人,也影響著法國的音樂家(柏遼茲的《浮士德的責罰》、《羅密歐與茱麗葉》、《特洛伊人》)。柏遼茲受莎士比亞和貝多芬的影響一樣大。此外,19世紀的法國尤其是巴黎是歐洲文化的中心,有一些當時在法國生活過或同法國文學家交往甚密的外國音樂家如李斯特,蕭邦等人的藝術創作也對法國音樂產生過相當的影響。在他們的身邊,在他們與親密的朋友結成的密友圈中"保持著對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作品的崇敬,傳承著對偉大藝術的愛和偉大的藝術傳統"。

  不過,此時的法國文學舞臺上雖然是群星璀璨、文學大家層出不窮,而這一時期在法國真正的音樂革命並沒有到來,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創作雖然豐富多彩,但略顯膚淺和空洞;除了在柏遼茲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浪漫主義作曲家兼詩人的靈魂、夢想、痛苦、熱情和幻覺外,在大多數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作品中我們只可能看到浪漫主義的浮華外殼。在這一時期法國的音樂創作中缺乏像雨果和巴爾扎克一樣的巨匠,以及拉馬丁和維尼一樣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詩人,也鮮有波德賴爾。法國真正的音樂革命可能還要再晚些時候,要等到德彪西和拉威爾等人的出現。本書作者毫不諱言道: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不僅無法同德國的浪漫主義音樂相比,而且不能同法國文壇上的浪漫主義同日而語。

  本書的作者閱讀了1789至1850年間有關文學與音樂的大量史料:包括一般性的研究和專題性的研究,也認真閱讀了這一時期的回憶錄、通信集、雜誌、報紙等。其材料的豐富性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材料,對當時音樂生活的多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其中包括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體裁,樂器和名演奏家以及這一時期最時髦的音樂體裁——歌劇和最時髦的社交生活場所——歌劇院。此外,這本著述不僅像大多數此類著述一樣,注意到了文學對音樂家和音樂創作的影響;更談到了音樂對像巴爾扎克、司湯達、奈瓦爾、喬治‧桑等文學家和他們的文學創作的影響和豐富。尤其是對大文學家們與音樂有關的文學作品如:巴爾扎克的《康巴拉》、《馬西米拉‧多尼》,喬治‧桑的《康絮愛蘿》和《吹奏樂師》及創作過程進行了逐一的介紹。

  此外,本書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書中的注釋非常詳細,注釋中不僅僅給出了各種引文、作品(小到某首歌曲)的出處和研究這一時代的各種重要的文章、文集,還補充了許多有趣的史料和觀點。也許本書的史料的確過於豐富,讓作者在正文中難以一一展示,但又割愛不下,作者把有些史料甚至還包括自己的評論也放到了注釋中,因此即使在注釋中仍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東西。當然豐富的史料和注釋更主要是為後來的研究者進行查詢和進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對於本書的翻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力求把《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與文學》原作的寫作特點忠實呈現給讀者,使讀者在閱讀譯文時同樣也能體味到原作者優雅抒情、平實易懂的行文特點,瞭解到當時浪漫主義文學家及音樂家充滿熱情和詩意的靈魂。而對於文中較多的詩文,譯者雖盡力想傳達其詩意,但是明顯不能夠做到讓讀者滿意(甚至是讓譯者自己滿意),對詩歌的大部分翻譯譯者只能努力做到達意而已。最後要說的是,此書最早發表於1955年(而不是中譯版上的1995年),但在法國曾多次再版,本譯著依據的是1984年版。《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與文學》出版時,本該有中譯本序或跋對這本書的版本和作者有所介紹,但由於譯者的懶惰,另外也確實因為譯者對有關雷翁‧吉莎爾的背景材料知之不多,造成了這一不足。但願譯者的這篇譯者述評能稍稍彌補一下缺少中譯本序的遺憾。






讀點浪漫主義美術

我們介紹過《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與文學》(略讀《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與文學》(溫永紅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5))

視覺藝術領域,前兩本有翻譯:

K. Clark, The Romantic Rebellion (1974) 台灣,我記得談論過,可是找不到【The Romantic Rebellion (1986 - 這是wiki的錯誤資訊,應為 The Romantic Rebellion (1974)雨芸譯,新竹:楓城文庫, 1978; H. Honour, Romanticism (1979) 【『浪漫主義藝術』袁憲軍 錢坤強合譯,上海:三聯,1992

H. Honour Romanticism一書(上海版:編排採圖文分開處理是敗筆),用字(法文 -德文似乎少英譯) /用典等都比K. Clark 難得多。所以翻譯比較困難。我看第一章翻譯得還不錯,不過末篇Epilogue 結尾令人不敢恭維:

(But while I pondered all these things, )and how men fight and lose the battle, and the thing that they fought for comes about in spite of their defeat, and when it comes turns out not to be what they meant, and other men have to fight for what they meant under another name-(-while I pondered all this, John Ball began to speak again in the same soft and dear voice with which he had left off.)

H. Honour Romanticism一書第一章讓人許多想像: The pupils of whom David disapproved were the group of radical painters known as Barbus or Primitifs.


這在其他地方有翻譯: The Legacy of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 Special Topics ...
... known as the Primitifs (Primitives) or Barbus (Bearded Ones),
待查下書是否談到它:D. F. Mayr and K. O. Mayr(2003 德文本) 『毛髮的故事』上海人民,2006

當然,還有拿破崙看 Gros所畫的Battlefield of EYLAU ,當場就封畫家為男爵…… 等故事。(前幾天讀塞尚回答20問題,他最佩服的人是拿翁 …….


1/6/06, hanching chung <hcsimonl@gmail.com > wrote:

初讀,一嘆: William Vaughan 『浪漫主義藝術』

我很欣賞遠流出版社的「藝術館 叢林」,不過偶爾讀一下舊書,難免一嘆(對於製作與譯作)

......

我要談的是: William Vaughan / 『浪漫主義藝術 』(Romantic Art 李美蓉 譯,台北:遠流出版,1995


這本書最可惜的是根據 1978年版本Romantic Art 翻譯,不過,在 1994年就已經有不同名字的修訂本。『浪漫主義與藝術』( Romanticism and art by W Vaughan - 1994 -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Word from the Publisher


In the age of revolutions, at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mental and spiritual life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began to undergo a historic and irreversible change. The ideas of spontaneity, direct expression and natural feeling transformed the arts, encouraging artists to explore the extremes in human nature, from heroism to insanity and despair. Widely praised on its previous appearance as Romantic Art and now revised, William Vaughan's classic study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leading artists of the age - masters such as Goya, Blake, Gericault, Turner and Delacroix - and sets in context a host of fascinating figures in painting,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 Palmer, Runge, Soane, Gros, Overbeck, Schinkel, Flaxman, Pugin, Bingham and many more. The result is an invaluable account of a dramatic and contradictory artistic epoch.

在網路上的作者簡介似乎忽視他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 German Romanticism and English art by W Vaughan - 1979 - New Haven: Published for the Paul Mellon Centre for Studies … 【威廉.沃思(William Vaughan),一九四三年生於利物浦,一九六一年進入牛津羅斯金藝術學校( Ruskin School of Art ),一九六二至六五年就讀於倫敦大學庫爾托藝術學院(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參考blog "英國風" )。之後開始從事「英國藝術的德國樣式,1815-65」研究,並成為倫敦泰特畫廊的助理經營者,且於一九七二年策劃重要的德國浪漫主義繪畫大師霏特烈大展。一九七二年後,在倫敦的大學講授藝術史,尤其偏重英國與德國浪漫主義。現為柏克貝克學院( Birkbeck College)藝術史教授。除了本書之外,其著作尚包括《波特與多布森》 (Endymion Porter and William Dobson,1970) 與《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1977)等書,以及多篇有關透納與霏特烈的論文,和德國浪漫主義繪畫研究。】

*******

以下,我們根據網路上值得一讀的資料「《浪漫主義藝術》精彩內容」 http://www.ylib.com/search/qus_show.asp?BookNo=R1026 和紙本書,指出些翻譯上的小缺失:

…….這當中,例如「海德堡」一作(圖4 ),它的浪漫特質已被哲學家謝林( Friedrichvon Schelling )在一七九六年的拜訪中提及:「這個城堡盤旋在城鎮上,完全支控著城鎮;而此增加了浪漫的要素。其背景的廢墟,就籠罩在陰沉的微光裏。


  古代的城堡因為這種召喚特質,而只有一種典型被留意。人們可以引述巨大的橡樹之浪漫分枝,怪異與浪漫的瀑布,或粗獷與浪漫的群山等諸如此類的例子。我們本身對此字眼的瞭解,對我們來說是相似的,且足以去想像在十八世紀時大多數被提到的浪漫景色的意味。只是偶爾它所指定的意味,才似乎是嚴肅的,如一七九二年由布爾茹瓦爵士( Sir Francis Bourgeois)於皇家藝術學院展出的《有鬼的浪漫景色》(Romantic Scene with Ghosts)畫作,即是一例。」
William Vaughan
/ 浪漫主義藝術 』( Romantic Art 李美蓉 譯,台北:遠流出版, 1995p.9

「不過,最重要的仍是盧梭對情感的呼籲;因為他宣稱人類的理性,若不伴隨著體諒之心,將因為感覺遲鈍而只能在無所收益的方式中活動。這樣的學說在上流社會中,導致許多無責任感想法的爆發;不過,它也提供一個適時朝向人道主義的激勵。例如,透過跟隨他的心之指示,使得偉大的改革者威爾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一生致力於英國殖民地的廢止奴隸制度運動。」( p.14

「透過跟隨他的心之指示」說法不通?

----

「這就是斯特德曼( Stedman)船長那相當流行的《在奎亞那,五年遠征對抗令人嘔心的蘇里南黑人的故事》( Narrative of a Five Years' Expedition against the Revolted Negroes of Surinam, in Guiana, 1796 )。」(p.15

"the Revolted Negroes of Surinam, in Guiana" 是「令人嘔心的蘇里南黑人」嗎?【為什麼不選「反乱[暴動](を起す) ; 反抗(する」?】

----

「這樣的社會,建築師普金( A. W. N. Pugin, 181252 )在他那引起爭論的《對照》(圖89)就曾提出。且在這本書的第二版提及一八四 年的城鎮條件,是將之比擬為十五世紀的狀態。」( p.17

讀此段,可知圖 9 1840 ,應該是 1440(年)。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