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4日 星期三

初讀 德拉克洛瓦論美術和美術家/浪漫主義者的生活

初讀『德拉克洛瓦論美術和美 術家』平野譯

『德拉克洛瓦論美術和美術家』平野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德拉克洛瓦( De·la·croix (Ferdinand Victor) Eugène 1798–1863 / French painter. Delacroix is considered the foremost painter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in France; his influence as a colorist is inestimably great )。

這本「德拉克洛瓦之文集」,似 乎是解放之後早期從俄文轉譯過來的,全書無一西文字母。( hc的小貢獻是找出小號藝術家的網路簡介。詳下)

譯者平野,不知何許人也。同樣的翻 譯方式,可參見譯者的另外一本: [] 雅伏尔斯卡娅 著《法国巴比松风景画派》,平野 译,山东画报, 2003。(網路上僅有的兩本)。)

本書分「(俄文版)前言」;「藝術 (家)評論」(包括「藝術評論」、「拉斐爾」、「米開朗琪羅」、「蒲熱 Puget, Pierre , 1622–94, French painter and sculptor. http://www.answers.com/Pierre%20Puget 」、「普呂東*pp.68-90 Prud'hon, Pierre Paul , 1758–1823, French painter )」、「格羅Gros, Antoine-Jean, Baron , 1771–1835, French painter. http://www.answers.com/Antoine-Jean%20Gros%20 」、「論素描教學」、「普桑」、「論美」、「美的多樣性」、「夏勒Charlet, Nicolas Toussaint (nēkôlä' tūsăN' shärlā') , 1792–1845, French lithographer and painter. http://www.answers.com/topic/nicolas-toussaint-charlet? 」等)和「德拉克洛瓦生前未曾公布的資料」(這包括些短篇妙文,譬如說「紀念拜倫爵士(第三卷)」,或許可以說,他們是19 世紀的「自卑情結」之兩例?)兩部,據說是德拉克洛瓦的遺囑執行者庇隆,從畫家所發表的文章中,選出最有意思的與最可靠的整成。

* Appreciated by other artists and writers like Stendhal , Delacroix, Millet and Baudelaire for his chiaroscuro and for the convincing realism, his most famous painting is probably Crucifixion (1822) painted for the St. Etienne's cathedral in Metz. Crucifixion now hangs in the Louvre. ( Crucifixion at Web Gallery of Art (http://www.wga.hu/frames-e.html?/html/p/prudhon/7crucifi.html))

不過,德拉克洛瓦生前未曾公開的大 量日記和文論,都很精彩,很有歷史之參考價值【英文也是很晚才有翻譯: Delacroix's enormous involvement in contemporary artistic and intellectual life is recorded in his journal, kept from 1823 to 1854 (tr. by W. Pach, 1937, repr. 1972; selections tr., 1980, 1995). 】。現在,只有專家才討論的 湯姆·羅倫斯(Lawrence, Sir Thomas 1769–1830 http://www.answers.com/topic/thomas-lawrence? ),本書都有所討論。【英國大出版社T-H公 司 ,有一每年藝術學講座紀念其創辦人,在十幾年前,有一年出版專論他之小書。】

他主要的想法是:藝術家之所有品質 中最重要的,是由其本人賦予作品的,而不是諸如風格等等說法。

我以前對於中國人接觸西方美術史有 興趣。以前不容易看到畫家(德拉克洛瓦

等)的真蹟【 hc案:何況有些建築物之完整壁畫,無法辦展覽……. 現在,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1831). 或許成為普遍印刷品】,徐悲鴻先生是例外之一,所以會有類似「(向)德拉克洛瓦《希阿島屠殺》【hc 案:The Massacre of Chios (1824 (Louvre). )】的致 敬」之旁人說法。又如:「在浪漫主义美术的首领德拉克洛瓦那里,色彩和主观表达的可能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以色彩和块面 来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素描和线条,以光与色的对比来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平面性,这就大大增强了绘画的表现性和独立性,使人们看 到,除素描之外,色彩本身就具有独立的表现力。」(『印象派在中国』網路上作者匿名?)

這本書除了可作「藝術評論」類來 讀,所引的有些小詩,都很有意思。譬如說,拉封丹的「 ……相貌和我有什麼關係?熊就是熊相,

就要這麼個傻樣,

為的是証明,比美更重要的

是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外貌 …….」(p.159

還有,「米開蘭基羅熱情地用詩回 答: ………不聞不見,無知無覺,於我是最大的歡樂。/ 不要驚醒我,講得輕聲些。」(p.42 )這應該出一迷題,問:「針對那一雕塑?」




******

略(剪) 讀(法)馬丁 -菲吉耶 .『浪漫主義者的生活 (1820-1848)

(法)馬丁 - 菲吉耶 . 『浪漫主義者的生活(1820-1848) 』杭零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5

從這本書找不到 作者和書名的洋文。無索引。編輯也應該說明,那些插圖是原著的。「本書以浪漫主義運動發展為線索,展現了在 1820 年至1848 年的浪漫主義浪潮席捲下,法國文學、藝術、思想、政治等各個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作者著重對"浪漫主義者"這一群體進行了生動、細緻 的描繪,不僅向讀者展現了雨果、喬治·桑、德拉克洛瓦、柏遼茲等浪漫主義大師的思想歷程、事業發展及日常生活,還揭示了浪漫主義者鮮 為人知的一面,即大批"小浪漫主義者"的藝術追求和生存狀態,從而呈現給讀者一幅絢麗多彩的浪漫主義畫卷。

我找到目錄 * ,可以幫助我們鳥瞰本書。

1820 年: 拉馬丁的詩『沉思集』在九個月內賣出一萬本以上(三月初版500 冊)。

----

1827 :年莎士比亞作品征服巴黎,衛道的法學院學院都要出來說莎士比亞之題材,對法國實在不宜。

---

1828 5 雨果 寫 Mazeppa (其後收入Orientales 集) -- 本書之翻譯(pp.31-4 )與「雨果文集 1 )」( pp.2433-39 )略有差異。圖和此公之文化遺產(cultural legacy ),或可成一專書。

網誌存檔